《化工原理》一书中提到,自然界中传递过程的普遍关系为:
过程传递速率=过程的推动力/过程的阻力
举例,一块钢板左侧油品温度为200度,右侧水温度为30度,此时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必将进行热传递。170度的温差为推动力,油品、水与钢板形成的膜为阻力,推动力与阻力的比值大小即表征热的传递快慢。
在自然界中,所有传递均可由此理论推导,物质间的传递,如一杯热水的水蒸气与杯子内液体水的传递;热量传递,如上例;以及动量的传递等等均如此。
再仔细看这个公式,在完成一件事上显然也成立。在前提条件相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完成一件事的速度=完成的决心/过程阻力
这里我想重点谈下阻力问题。再者,对完成一件事而言有客观阻力,和自身阻力,这里更强调后者。我们还是用《化工原理》的知识,对应着谈,两个方面就可说明问题。
首先,我们先想象一根水平管道,水在管内以某一速度流动,假设水进入管道时压力为为A,走一段举例后压力测量后为B,此时B一定小于A,这部分压力降(也成阻力降)是因为管内壁自身的粗糙造成的,水与粗糙面摩擦损失了能量。解决阻力降的一个办法是,把管道内壁做的足够光滑,这样损失能量减少,阻力降减小。
类比,我们在做一件事时,经常自我设限,如所谓的压力,对问题的恐惧等,这些阻力随之改变了心态——越来越急躁,急躁加大了出错概率,纠错往往消耗更多时间。如何降低这些阻力呢?对抗是无效的,反而是耐心会弱化它们。就像是《牛顿传》给的启示,在研究光的本质问题期间,除了画图、实验等方法外,他还发现一件奇怪的事:他可以凭借耐心地想象在自己眼前重现这些现象。
接着,来看下仪表信号的干扰问题。比如一块测液体流量的流量计,假设流量计前边有一个阀门,阀门的结构会影响到液体流动的稳定性而产生漩涡,以致于流量计无法测准,此时对流量计而言,阀门成了流量测准的阻力。工程上,为了尽量抵消这种阻力,要求各个管件(阀门、弯头等)之后有足够长的直管段,再连接流量计,流量计后面同样有足够长直管段。这样一来两个直管段区域相当于一个缓冲区,最大程度上减小小了影响流量测准的阻力。
类比,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受到的干扰数不胜数,进度的催促、负责人的变更、实际情况与预想不符等等,这些干扰一旦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节奏,就形成类似信号干扰的阻力。在抵消这些阻力的方法上,早就有些人能够依靠排除杂念的能力来建立缓冲区,比如《别逗了,费曼先生》一书中大物理学家费曼:从我开始思考物理学的那一刻起,我不得不把精神集中在我正在解释的东西上面,我脑子里什么杂念也没有了——我完全对神经兮兮产生了免疫力。又如,《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一书中最终强调: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
两个例子已举完,一定会有人说,这只是做了个类比,保持耐心、排除杂念这最多算是提醒而非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法。确实如此,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这种概念性提醒的作用。就像李笑来提到过的(也许是他引用其它资料),当一个国家的语言中没有某个概念时,就偏向于不理解那件事的本质,或者用一个类似的不正确的概念去掩盖。例如医学上“发炎”这个概念,古代中国并没有,于是用一个模糊的“上火”这个词来概括太多病因。
同理,假如用工程中的阻力这一概念来类比处理事情时遇到的牵绊,进一步用工程上解决阻力的方法类比出耐心、排除杂念、内心宁静等字眼,不也是就形成了一种概念性提醒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