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是本来应该处于事业高峰期的中年职场人士心中永远的痛。
而且中年危机已经越来越年轻化,本来,中年一般是四五十岁,现在大家都在谈35岁危机了。
升职困难、中年失业、来自年轻人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这些问题压得中年人喘不过气。的确,中年是人类在身体上、情感上和存在意义上最大的一个中间的低潮期。这种在路程过半,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负面效应被称作“半途效应”。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发现美国幸福感随年龄的分布曲线,是一个U型,也就是两边高中间低,这也印证了中间点低潮。在这个曲线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幸福感最高,而四十岁会有一个显著的下降,在55岁之后幸福感会再次上升。
这种中年低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能够达到之前对自己的预期,对生活怀有深深的失望。第二个原因就是这种中年的低潮,它可能是一种生物学的现象,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科学家对大猩猩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评估了不同年龄大猩猩的快乐程度,也发现了类似的U型曲线。第三个原因则是在中间的阶段,我们不像刚开始时那么充满干劲,也没有临近终点的压力,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走捷径和偷工减料。
另外一个关于“半途效应”的例子,是“工作倦怠”,也就是你工作或任务开展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觉得身心疲惫。
工作倦怠是U型曲线的低点,表现为对工作提不起兴趣、缺乏动力,工作中开始佛系、划水、玩世不恭、置身事外,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觉得特别没意思,同时成就感较低。
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本身不能给自己带来提升,组织不够公正,自己对直接上级的管理方式不满意等等,都会带来工作倦怠。而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工作绩效,还会影响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感。
怎样化解“半途效应”呢?
我们有5个办法可以帮我们在中间低潮期重新激活活力:
第一,设立中期目标。将大目标分成小步骤。比如,当你在减肥、跑步时,往往在开头和结尾时干劲十足,但到了一半的时候,就卡在那里没有进展了,这种时候应该设立一个中期目标,或者是近期目标,在进行中的时候,不要想着我离终点还有多少距离,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眼前这个中期的小目标上。
第二,公开表决心。一旦你定好了中期目标,就要敢于公开表明决心,让别人来监督你的目标,会更能帮助你坚持到底。
第三,保持未完成。这个方法来自于作家海明威,他在每次写作时,会在一个句子的中间停笔,用这种不完整的感觉给他第二天的写作制造动力。当然,你也可以试一试用一个未完成的任务来结束一天的工作。这种未完成能激发后续动力的心理学现象也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第四,累积打卡。这个方法,来自于美国的著名作家和编剧宋飞,为了保持专注,他每年都会打印一个365天的日历。每过一天,他就会划一个大大的红叉。想象一下,当你感受到中间点的低迷时,抬头看看那串由30、50或者100多个大红叉串成的链条,你会像宋飞一样,迎头赶上。
第五,利他心态。这个方法,是想象一位你的工作能够帮助到的具体的人。可能原本你的低潮是在困惑,“我该怎么继续”,而当你想象一个具体的人,你的注意力会变成“我该如何帮助别人”,这时你的低潮会变成火花。这会帮助我们提升工作的使命感和投入度,在中间点重新获得继续工作的动力。
现在正是年中,也是“半途效应”发作的区间,立即行动,相信,在年底你会由衷地感谢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