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终南山顶上有棵不知活了多久的花树,无论冬春还是夏秋都花开不败,山下的村民虽对此十分好奇,但因地形险阻,道路崎岖,人难以攀,也就不敢轻易上山观看。
只是这树花会随着微风,轻轻飘落于流水之上,顺着水一直流到山下,这水从半山腰而出,不知源头。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寒冬时,水面也从未冰冻,依旧是带着树花缓缓流淌。
虽然村民们对此也感到很奇怪,但是整个村子靠着这流水,生活了上百年,从未发生异常奇诡之事,不少年纪稍大的村民就说这是终南山住着一位树仙,百年来一直保佑着村子的安宁,那条流水也因树花而一年四季长流不息。
村民们开始在山脚下修建一座神祠,专门请了村里一个技艺高超的木匠,用上好的木头雕刻了一棵树的形态,供奉在神词里,后来,无论是成亲还是科考,甚至是黑白丧事,村民们都会来神祠里拜上一拜,以求平安顺利。村里的孩子听了长辈们的传说,都对终南山上的这棵树充满了崇敬之情,下了学,每每路过神祠时,都会弯腰问候树仙,多是许愿能够在下次先生的考试中顺顺利利,少挨罚。
不知又过去了几世几代......
一
“啊---,太无聊了!”
这突然出现的抱怨声,惊起了树枝头的两只小鸟。寻清抬头朝小鸟飞走的方向看去,脸上的郁闷十分明显。他心想:这日子是没法过下去了,连小鸟都嫌弃我了......又呆坐了会儿,突然,似乎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寻清迅速的转身回到身后不远处的小木屋子里,一阵忙碌的声响过后,他背着个简易的包裹,往山下去了。
......
最近京城十分热闹,据说是当今大宋皇后诞下龙嗣,皇上圣颜大悦,三日后,就举行了册立太子的大典,还在小太子的长生殿宴请了当朝诸臣和他们的家眷,改年号为天赐,对外大赦天下,免了老百姓三年的赋税。本就为生计奔波劳苦的老百姓听说三年不用再交税,喜出望外,更加卖力生活,往年那些因为赋税而无余粮的贫苦百姓,趁着这时也能积蓄不少,眼看着家中稚儿健康成长,内心的欢喜自不必说,连带着对这位刚刚出世的小太子也十分喜欢,都道是福星降世。
天赐十六年。
高墙上,凌霄花绽放于枝头,在满满绿叶的簇拥下更显娇艳。一座凉亭立于池塘之上,池中锦鲤跃然于眼底,翻跃间,阳光照耀下,极富生机与活力。雕栏画栋,廊腰缦回,刘公公小碎步走到太子书房门前,恭声说:“殿下,皇上请您至御书房相谈要事。”不久,房内传出一声:“好”,不久,刘公公面前的门轻声而开,那人说了一声:“走吧”,就大步而去,刘公公也紧随其后。
御书房内,皇帝看见太子进门,屏退左右,令刘公公在外边候着,再看向太子,不知不觉那眉宇间的一丝忧虑也逐渐化去,皇帝感慨,寒儿越来越有帝王风范了,不过十六岁竟比朝堂上一些老臣还要沉稳一点。也不怪他将太子与群臣比较,一想到今早朝上的混乱场景,方才平下去的眉又拧了起来。
慕寒看向桌上堆积成山的奏折,心里了然道:“父皇可是因近来南方频发涝灾而忧虑?”
皇上:“唉,如今南方涝灾越发严重,越来越多的乡县被洪水淹没,百姓流离失所,南方各县纷纷上报灾情越加严重,虽说是灾情开始严重时就派去了京城最好的水利大臣,但是如今这局面确是越来越严重了啊!”
慕寒:“父皇所说的情况,儿臣也有所了解,近日儿臣也在寻找如何将这次的水患彻底解决的办法,然儿臣终日于皇宫思索对策,却无实际的考察,想来就算是有了应对的办法,也恐实际应用时不能行。儿臣想明日就出发去南方考察灾情,以求找到因地制宜的对策,如此解了父皇心中重虑,让大宋的百姓不用再流离失所而能够继续安稳地生活。”
皇上:“寒儿,父皇也是有过这个打算,只是这天高地远,皇儿的身体恐吃不消啊!”
慕寒:“放心吧,父皇。儿臣自幼跟随悟道大师修习,武功水平虽算不上强者,但是走半个大宋的路还是可以的。还请父皇给儿臣通关文书,儿臣好早点回去收拾行李,明日即可出发了。”
皇上:“唉,你既已做好了打算,那父皇现在就为你写好,不过,皇儿在外要万分小心,遇事就去找当地的衙门,让他们帮你解决,莫要自己逞能,独自承担一切!”
慕寒:“是,父皇,儿臣记下了。还请父皇不要过于担心,多保重您的身体才好。”
皇上:“唉,好了,那你先回去吧。”
慕寒:“是,父皇。您也早点休息,儿臣先退下了。”
皇上摆摆手:“去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