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如何消除自卑,我们梳理一下自卑的由来,回顾一下自卑产生的反应链条,如下图:

首先,“自我”的存在和“自尊”的需要是产生自卑感的根源,包括我们常常提到的所谓“原生家庭”、“性格”、“气质”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倾向,那些貌似无法撼动的、难以解决的、根深蒂固的问题,本质上都和“自我”息息相关。关于“自我”的本质问题,暂不在本文讨论。从上图不难看出,如果消除了自我的束缚或者摆脱了“自尊”的需要,那么就不会有后续的循环产生,自卑感自然无从升起。很多人会质疑,“自我”可能消除吗?我们在没有充分了解自我的情况下,暂且搁置这个疑问,先不要武断地得出“是与否”结论,对这个问题保持一个开放性的态度,留在日后去探讨。
接下来,我们在“比较、评价、欲望、行为模式”的循环中去讨论,这个循环里的每一个环节在前几篇文章中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可以看到,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会进入很多误区,也就是说,要对每个环节遇到的各种情况都保持一种敏感,才能有效地避免进入自卑的陷阱中。在任何一个环节做到深入地思考,理性地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不会掉入“自卑”的陷阱里。即使偶尔陷入,也会很快地走出来,不至于长时间处在其中无法自拔。
本文没有具体列举走出自卑的方法,因为如果不深入了解自己自卑的产生的过程和细节,只是简单、盲目地寻找具体的方法,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如果一味地依靠别人交给自己的所谓的“方法”,很可能毫无用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尝试多种“方法”不见效之后,会对“摆脱自卑感”这件事丧失信心,陷入新的“自卑”之中,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要清楚地看到,自卑的根源来自于自我长期积累的记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欲望、诉求和行为模式,所以,只有自己看清了意识领域的这些问题,才了解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彻底看清产生自卑体验背后的观念或者观点,那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切入点,当那些评判消除之后,就可以从根本上走出自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