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的勇气1

幸福的勇气1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4-07-24 23:46 被阅读0次

《勇气两部曲:“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纪念套装(共2册)》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54个笔记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 阿德勒说自己的理论,也是以教育为目的,归根到底是教人“自立”。

>> 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放弃对他人和环境的控制期待,以换取自己的自主权和控制感!他要有多坚韧的赤子之心,才能在跟人交往时,不计过去,不畏将来,不求认可和回报!

>> 幸福是有公式的。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即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幸福四要素,非常有趣。

>> 第一个幸福要素是,我们总体的幸福感。

>> 第二个幸福要素是,性格必须是快乐的。

性格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第三个幸福要素是,积极的情绪。

>> 第四个幸福要素是,愉悦的感觉。

>>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 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五阶段”:“称赞的要求”阶段、“引起关注”阶段、“权力争斗”阶段、“复仇”阶段、“证明无能”阶段。

>> 最后作者还一一给出了相关对策,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立。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想很好地帮助孩子自立,必须懂得尊重,而且首先自己必须成为一个真正自立、充满勇气的人。

>> 人们误解了阿德勒思想

>> 那么,我向您请教一下。通往理解的阶梯在哪里呢?所谓阶梯究竟是什么?先生又是在哪里寻找到的呢?

>> 之所以认为这话可笑是因为你还没有了解爱。阿德勒所说的爱是一个最严肃也最能考验人们勇气的课题。

>> 第一章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不具有证伪可能性这个意义上,三者都与科学的定义存在矛盾之处。这是事实。

>> 哲人:是的。与其说哲学是一门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存“态度”。或许宗教是在神的名义之下阐述“一切”,阐述全知全能的神以及受神委托的教义。这是与哲学有着本质差别的观点。

>> 哲人:不知道。当我们自认为“了解”了对象的那一瞬间,就不再想继续探索了。我会永不停止地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世界。因此,我将永远“不知”。

>>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 孩子们在取得社会性“自立”的时候必须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

>> 教育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以下两点:

(1)自立。

(2)与社会和谐共处。

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也有以下两点: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 假如抛开“自立”这一目标,教育、心理咨询或者是工作指导都会立即变成一种强迫行为。

>> 不要听抽象化、理论式、理想性的话,一定要听具体化、实践式、现实性的话。因为,他知道阿德勒的弱点也正在这里。

>> 所谓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

>> 人际关系,这一点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一样。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上司要尊重部下。“教的一方”要尊重“被教的一方”。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不能顺畅交流。

>>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 关心“他人兴趣”

>> 哲人:是的。也就是不要执着于自我,而要对他人给予关心。按照这种指南去做,自然就能找到“共同体感觉”。

>> 假如拥有“同样的心灵与人生”

>> 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是“世界如何”,而是“如何看待世界”。

>> 勇气会传染,尊重也会

>> 如你所言,孩子不是天使,是人。

但是,正因为他们是人,才必须给予最大的尊重。不俯视、不仰视、不讨好、平等以待,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共鸣。

>> 由你开始。即使没人理解和赞同,你也必须首先点亮火把,展示勇气和尊重。火把照亮的范围最多也就是半径数米,也许感觉像是一个人走在空无一人的夜道上。但是,数百米之外的人也可以看到你所举着的火把。大家就会知道那里有人、有光,走过去有路。不久,你的周围就会聚集数十数百盏火把,数十数百的人们都会被这些火把照亮。

>> 无论你多么受学生爱戴,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实力的教育者都会被打上教育失职的烙印。这就等同于企业集团中的亏损企业!而那些靠强硬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实力的教育者就可以获得喝彩和掌声。

>> “无法改变”的真正理由

>> 青年:那我要问问您。再学习阿德勒的什么呢?

哲人:在判定自己言行以及他人言行时,思考其背后所隐藏的“目的”。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 不过,我还是无法彻底排除“原因”的强大影响,难以用“目的”来阐释一切。例如,即使有“不想与他人来往”的目的存在,那也一定是因为有促使这种目的产生的“原因”吧。

>> 假设你现在正为人生而苦思焦虑,很想改变自己。但是,改变自己就意味着抛弃“过去的自己”,否定“过去的自己”,压制“过去的自己”,可以说就是把“过去的自己”送进坟墓,之后会作为“全新的自己”重生。

那么,无论对现状多么不满,能够选择“死”吗?能够投身于深不见底的黑暗吗?这并不容易做到。

>> 所以,人们不想改变,无论多么痛苦也想“维持现状”。并且,还要为“维持现状”这一选择寻找一些合适的借口。

>> ……为了肯定“现在”而去肯定不幸的“过去”。

>> 我们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过去”。只有根据千人千样的“现在”而被着色的各种各样的解释。

>> 你的“现在”决定了过去

哲人:这的确是一个很难接受的观点。但是,如果冷静地实事求是地想一想,你一定会同意。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 人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纂者,为了证明“现在的我”的正统性,其过去往往会被随意改写。

>> 并非是过去决定“现在”,而是你的“现在”决定着过去。

>>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 ……您是说完全是我们自己在选择人生、选择自己的过去?

>> 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人都会有悲伤和挫折以及追悔莫及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过去发生的悲剧说成是“教训”或“回忆”,而有的人则把其当成至今不敢触及的精神创伤呢?

>> 这并不是被过去所束缚,其实是自己需要把过去着上“不幸”的颜色。若是说得再严重些,那就是企图借悲剧这一劣酒来忘却不得志的“现在”的痛苦。

>> 总之,你应该是既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也没有遭遇过极其不合理的事情,直接就踏进了虚无缥缈的哲学世界,所以才能如此不顾别人遭受的心灵创伤。您完全是一个幸运儿!

>> 这个三棱柱就代表我们的心。现在,从你坐的位置只能看到三个侧面中的两个面。两个面上分别写着什么呢?

青年:一个面上写着“可恶的他人”,另一个面上写着“可怜的自己”。

>> ……谴责“可恶的他人”,倾诉“可怜的自己”。嗯,也可以这么说吧……

>> 阿德勒心理学中并无“魔法”

>> 我们应该谈论的正是这一点“以后怎么做?”。既不需要“可恶的他人”,也不需要“可怜的自己”。无论你再怎么大声倾诉这两点,我都会置若罔闻。

相关文章

  • *悦读纪*-《幸福的勇气》

    《幸福的勇气》-01 序言 学: 1. 没有足够勇气,你就无法幸福 如果你相信真正的幸福不是假装没事的云淡风轻,如...

  • 《幸福的勇气》Day1

    看到樊登老师写的序,有一种想全篇摘抄的冲动,全无废话,句句精华。 在很多人印象里,幸福是一件慵懒的...

  • 读书ll《幸福的勇气》(1)

    一、摘录: 1、《幸福的勇气》是“勇气两部曲”的下卷、完结篇。同样以百年前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的思想为核心,以“青年...

  • 《幸福的勇气》:为何幸福需要勇气?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兴趣、信仰、生活理念都各不相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所有人达成共识,唯独有一件事情例...

  • 幸福的勇气

    标题:幸福的勇气 读书日更Day 310《幸福的勇气》岸见一郎 001 幸福的勇气 弗洛姆说:“爱是一种信念行为,...

  •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1

    继《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打开了《幸福的勇气》。作为续集,故事的主角还是哲人和青年,只是青年不再是三年前的懵懂少年,...

  •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1

    2020年看过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对我个人影响深远;同样这本幸福的勇气也给了我很多启发,5颗星推荐。 推荐序1...

  • 幸福的勇气

    p1–36 终于要开始看这一本了。 1.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2. 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

  • 幸福的勇气

    p37–68 1. 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引起注意、权力争斗、复仇、证明无能。 2. 大部分的问题行为仅...

  • 幸福的勇气

    P68–83 今天看的这部分有点不好理解,所以放慢了一些速度,边看边想。 1.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勇气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mp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