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心情沉沉浮浮中,无法静下心来写篇周更文。忙完手上的事情,到了下班时间,冲到楼下的星巴克,点了一杯星冰乐。刚刚打开手机准备酝酿文章,就被同事A的微信打断了:要求今天提供一个数据。我委婉的表达了有事情需要处理,明天再做吧。同事以我还没走(本来打算写完文章再回到楼上拿包)为由。不依不饶的要让我今天提供。心里蹭的上了火:这是几周来,我第一次下班按点走,谁曾想被同事这样给阻拦了。心里更火的是:她丝毫没有把我喊回来加班的愧疚感,反倒是一切心安理得。在我回来告诉她需要领导审批,事情今天无法提供的时候,她留我一个人徜徉而去。
#加班
当加班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别人认为你就该加班时,需要反思一下工作定位、工作效率。
1.是否必须要加班。加班是自己主动而为,还是迫于环境不得已而为之?
(1)自己主动追求:能否白天高效工作,又快又好的完成工作?加班频次偶尔为之,还是每天如此?加班目标是否明确,收获是否明显?如果耗时又无效,需要重新考虑工作效率问题。
(2)环境不得已:如果是在该有的工作完成后,额外增加的工作,当自己合情合理合法的休息时间被占用,是否有勇气和智谋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为了迎合加班留下好印象的文化,需要好好思考下我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工作定位—我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体现自己的价值?
# 噪音
曾因早早回家,面临GG阴阳怪气的质问:呦,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听到言语间透露出的嘲讽,我如同吞了一只苍蝇,胃里一阵翻腾,心里也渐生厌恶:本以为家人就是齐心协力,奔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殊不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辛苦加班得不到心疼罢了,反倒被恶意猜测当作逃避带娃的工具。
《儿童健康讲记》中提到:一个人体质很好,即使碰到感冒病毒,一屋子人都病了,他也不一定会生病,即使感冒了也会很快痊愈。如果孩子体质强健,哪怕病后反应还挺激烈,只要适当j控制就好,问题不会太大。一个人体质不好,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反应:一种是没反应。体质不好,但还有反应,说明还有生命力,身体还有自己改善、修复、排毒的动力。没反应往往意味着康复的希望渺茫。
面对外界的噪音,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反驳,只是默默的承受着,把它压在心底。殊不知内心早已千疮百孔,让本已不足的能量进一步消耗,整日郁郁寡欢导致自己和更重要的人的事情受到影响。就如同体质不好又没反应的病人一样,希望被压抑至渺茫无几。痛定思痛,我为何不换一种想法和做法呢?比如我认为背后说人是不好的行为,但是通过写下来,复盘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何尝不是一种应对噪音的反应?再比如通过认知升级,提升自己打击小怪兽的能力,让自己不再受之影响或者即使有所影响,但是能够快速恢复,何尝不是更好的一种方式呢?
愿我能拥有一颗强大又充满智慧的心灵,愿我能让宝贵的能量回到自己和身边最爱的人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