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修习之道

作者: 微风拂面breeze | 来源:发表于2023-06-22 23:42 被阅读0次

    机缘巧合间,读了一行禅师编著的《佛陀传》,甚是欢喜,一气呵成看完了整本书,对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有了些许认知,接触了无常、无我、万物互依互缘、专念以消除无明等为核心的观点,开启了精神修习之道。

    “佛陀”原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族人,为寻找大道,与妻子和儿子不告而别,独自修行。修行经历了如下阶段:(一)把一切以往及未来的念头全部清除,只专注于当下解脱,达到平静和喜悦的妙境;(二)化解思想和执著的种子,达到禅悦和非禅悦两者皆亡的境界;(三)五样感官的门道闭上,心境寂静平和得像风平浪静的湖水;(四)自心和太虚合而为一,所有法界现象都湛然不生,了悟到空虚乃万法之源,即“空无边处”的定境;(五)体悟到自心实存于宇宙每一法之中,即“识无边处”;(六)静思万法虚妄的性体,宇宙万物皆是自心所造,心是万法之源,色、声、香、味以及触感辨别的冷热、软硬等,全都唯心所造,即“无所有处”的境界,自心以外一无所有;(七)“空”不再是指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也不是一般所谓的意识,所剩下来的就只有“能想”和“所想的”,因此,解脱之道就是要超越全部思想,能所两亡,即一个“想”与“非想”都不存在的意识境界,就是“非想非非想”的定境。然而,这全部的目标都是为了逃避世间的感觉和念头,逃避感受和思想的世界,仍未解决生死和摆脱苦恼。

    悉达多唯一的愿望是找寻替所有众生脱苦之道。他放弃了逃避世间的想法,回归到自己,以禅定来滋养身心,留意每个感觉和念头的生起,并予以细心的观察。他发觉自己全然在世法之中。一下呼吸、一串鸟鸣、一片树叶、一线阳光,任何一样都可以成为他静坐时的主题。他开始见到解脱之匙在于每一呼吸、每一步伐、道路上的每一块小石子。

    在悉达多证得大道当晚,他体悟到体内每一个细胞都蕴藏着天地万物,而且更跨越过去、现在和将来;生死全都只是现象而并非实相,如亿万的波浪不停地在海面起伏,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只要波浪明白它们其实是海水,它们便可同样超越生死,不再惧怕,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稳,这个证悟让悉达多超越了生死的罗网;无明是贪欲、愤怒、傲慢、疑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我们学会把心静定下来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破除无明,深入实相之中去直接体验亲证),我们便可以对一切达到全面了解,因而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找到大道的悉达多,内心平和自在,从他的彻悟中流露出来的,是对众生的一股深切的爱。

    (一)念念留心体察,做到明了,增加慈悲

    吃橘子时要真正地与橘子接触和沟通,你的心没有思念昨天或明天,只是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这时橘子才真正存在。生活得念念留心专注,就是要活在当下,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处。可以从橘子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橘树、橘树的花朵、阳光和雨水,看到宇宙间的奥妙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修习生活上的留心专注,可以加深对一切的了解,有了了解才可以有爱,而有了爱,就可以有接受和包容,那么世界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痛苦了。

    每个人的处境都是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明白了这一点,便连一个最残忍的人也不会憎恨,而只会希望尽力帮助他改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真正了解一切,会令我们产生慈悲和爱心,进而导致正确的行为,可见了解明了就是解脱之匙。要得到清楚明白的了解,就必须在生活中留心关注,在当下的每一刻去直接体验生命,以能洞察自身内外正在发生的一切。锻炼念念留心体察,可以使我们看到一切事物的核心而使其无所遁形。这就是念力的宝库,是精神修习的基础。

    (二)无常、无我

    无常和无我(无自性)是生命的必需条件。一粒米如果不是无常和无我,它就不会生长成稻;如果云不是无常无我,它就不会变成雨水。接受生命就是去接受无常无我,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有常和有分别个体的妄见。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只要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都可以超越,因而从痛苦的巨轮中解脱出来。

    (三)万物因互依互缘而生起、发展和坏灭

    一切事物根本没有个别独立的体性,互依性和无我这两个原理就是开启解脱之门的钥匙。白云会遇到冷锋而变成雨水,云是一种现象,雨又是另一种,云也是无生无灭的,如果白云明白这个道理,当它变成雨水落在高山、森林和稻田时,它肯定会欢欣地歌唱起来。

    万物因互依互缘而生起、发展和坏灭。没有缘起,世法不存。一法之内,含藏万法。静思缘起法,就是解脱生死之门。万法因缘生,万法也因缘而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在真实的体性上,根本没有什么是独立或永恒的,也没有个体,无论高级或低级。

    一中含多、多中含一。没有一,便没有多;没有多,便没有一。这是缘起法的奥义。缘起法的连锁关系大致分为:主因之正缘、增上之助缘、相续无间之行缘、心生物象之攀缘。

    缘起法的十二因缘: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有死之念是因为有生之念,都来自有独立个体的“我”这个妄见;有我的妄见,来自执取;执取的产生,因为爱欲;爱欲是因为我们看不清感受的真性;看不清感受的真性,是因为我们被困于六根六尘的接触之中;我们被困于六根六尘的接触之中,是因为我们的心并不清澈平和;我们的心并不清澈平和,是因为我们的心有起心动念;心的起心动念,是因无明所致。无明乃十二因缘之始因。把自己提升到生死之上,超越生死,是“真正伟大者”的成就。

    (四)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生命的燃亮有赖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正确的工作、正确的精勤、正确的念头和正确的定力,即八正道。正道不需要我们对苦恼逃避或抗衡,而是令我们可以直接面对痛苦,用念念专注培养定力,达至了悟,得以把痛苦降伏,生起真正的安乐。

    (五)四圣谛

    人生的确充满苦恼,但也有很多的美好。沉迷于欲乐固然对身心有害无益。如果生活得简单健康,而不被欲念贪求所奴役,是可以经验到生命的奇妙美好。月亮星星、山河大地、阳光鸟语和淙淙泉水,都是宇宙间可提供无穷快乐的一些现象。痛苦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所产生的效果

    四圣谛,即痛苦的存在、痛苦的起因(无明,看不到生命的真相)、痛苦的破灭(清楚了解生命的真理带来每一种苦恼的歇止,产生平和和喜悦)、导致痛苦得以消灭之道(八正道)。

    痛苦的主因是无明,即对世间实相的错误见解。认为非恒常的是恒常就是无明,认为无自性的有其自性也是无明。贪欲、嗔恚、嫉妒以及无数的苦恼都是由无明生起。解脱之道就是去深入看清事物的真相,体会万法的无常、无自性和互因互缘的关系。这才是消除无明之道。摆脱了无明,痛苦也就被超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可以对他发怒,但这只会增加痛苦。如果行觉察之道,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察觉,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如与自己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发觉自己没错,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六)五蕴(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

    观想五蕴为五条不停流动的川河,因而明了当中实无任何永恒和个别的存在体。五蕴指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如果静思五蕴,向内反照,可以看到本身与宇宙息息相关的微妙关系。

    没有任何一蕴是恒常和有独立个体的。细观五蕴,以能体悟它们非我、非属于我、非与我互存其间。一旦破除这三个妄见,便可体验到“万法皆空”的实相真性。

    (七)十八界

    一切世法都存在于十八界,包括六感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境(色、声、香、味、可碰触之物、心所生起之物象)、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意识)。人对事物的体会,全都是根尘相应而产生的。十八界都是互依互存的,因而它们没有常性和独立性,一切世法皆无自性。了解这个道理,便可以彻见万法无自性的实相,随而超越生死。

    (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第一戒不杀,与人、动物和植物和谐相处,长养慈悲心,痛苦会相应而减,快乐的生活随之而生;第二戒不偷盗,我们没有权去夺取他人用劳力换来的财产,受持此戒,促进社会平等;第三戒不做不道德的性行为,性关系只限于夫妇之间,可在家庭里建立互相信任和快乐,免除其他人的不必要痛苦;第四戒不妄语,不说歪曲事实或导致不和与仇恨之言,不要散播没有确定性的消息,出口必要是真言,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出言必须谨慎;第五戒不饮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物品,醉酒很多时会令自己、家人或其他人蒙受痛苦,受持此戒可保持身心健康。五戒为家庭和乐、国家太平之道。

    八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穿戴华衣宝饰、不坐卧高软大床,不用金钱

    (九)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

    当一个解脱的人看美,他同时会看到其中包含着不美的部分。会明白一切的无常和空性,包括了一切美和丑的。因此,他不会被美所迷,也不会抗拒丑陋。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已得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慈悲和已得解脱得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

    (十)大慈、大悲

    生命里很需要有爱的存在,但并非那种基于色欲、情欲、执迷、有分别心和偏见的爱,而是另一种爱,包含慈爱和悲悯心,或叫大慈和大悲。

    一般人所说的爱纠缠于执着和分别心之内。被困于执着,往往在没有事故发生时,已经开始忧虑意外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当意外真的发生时,便会大受打击,伤痛至极。有分别心的爱,会产生偏见,对圈子之外的人毫不关心甚或歧视排斥。执着和分别心,都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

    大慈或慈爱,是替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大悲或悲心,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报的,是遍及所有人和众生的。没有分别和执着。大慈和大悲只会导致快乐和减轻痛苦。有了慈爱和悲心,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

    如果想要自己的国家永享太平,又不希望自己国家的年轻人战死沙场,便一定要帮助其他国家保持安定。要真正和平,外交和经济政策必要依从慈悲的路线。一个培育慈悲心的君主,是不需要倚赖武力政策的。

    依觉悟之道,没有了解便不可能有爱当你了解所爱的人,便可帮助他们疏解苦恼和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便绝不是真爱,这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便会想办法释放自己,以重获自由,这种爱会因而逐渐变为愤恨。

    因执欲之爱所带来的痛苦,要比因慈悲带来的痛苦多上千倍。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情形时,基于慈悲的爱,可供给我们做出正面反应的能量,是滋长关怀和责任感的;基于执欲之爱,只会制造多一些焦虑和痛苦,完全没用并且纷扰身心。慈悲心所产生的苦痛,是一种有能力帮助别人的痛苦

    (十一)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产生的喜悦;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地看待。这是,因为那是;那是,因为这是。自我和其他没有分别,不要排斥一样而又追求另一样。修习四无量心,成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泉源

    (十二)专注的观息

    定思无常以能破除我执的妄见;静思色身的生、住、异、灭,以把自己从欲念中解脱出来。时常观察你的呼吸,专注于呼吸会为你带来无限的喜悦。留心专注地观察呼吸所得到的第一样效果,就是降伏散乱和昏沉。

    练习呼吸时,集中心念在气息上,这样,胡思乱想便会终止,而使你的心投入专注之中。在一呼一吸之间,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众生之内的佛性。专注的观息,可以帮助得定,有了禅定,便可洞察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真性,称为净身法。

    (十三)十六个观息之法门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第二口气息: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短的气息;这两口气息可打断昏沉和妄念,生起专念和接触当下此刻的生命。

    第三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觉观全身;呼出气息时,也觉观全身;与自己身体真正接触,体会到身体存在的奇妙,把生死的过程,在体内显露无遗。第四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令身体安静平和,获得身体上的平静祥和,达至心、身、气融合。

    第五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感到喜悦;第六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感到快乐。这两口气息,带你跨进感受的领域,创造滋养身心的平和喜欢,散乱和昏沉都已止息,回到自己,投入此刻,幸福和喜悦的感觉,在心内冒起。

    第七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觉观心内活动;第八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把心内活动平静下来。这两口气息使你深入体会自己生起的感受,不论是悦意、不悦意、或中立,继而让它们平伏安稳下来。

    第九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觉观自己的心念;第十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第十一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集中自己的心念;第十二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释放自己的心念。这四口气息,带你跨进第三个领域-心,确认心里的不同境界,如体会、思惟、分别、快乐、悲哀和怀疑,才可彻视心的活动,使心寂静平和,释放心内所有障碍,这时心才会重现光明,照见行念的根源,可以降伏重重障碍。

    第十三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第十四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观照万法的坏灭;第十五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观想解脱;第十六口气息:吸入、呼出气息,观想舍离放下。这四口气息,可进入心所产生的物象领域,集中心念以观察万法的实相真性。万法无常,故万法皆会幻灭。当你了悟万法无常坏灭之性,便不再受生死之轮所束缚,因而达到舍放和解脱。舍放贪爱执取,超脱生死轮回这万法滋生的温床。

    (十四)四观想

    要降伏欲念,必须修习观想死尸。深深洞视身体腐烂的九个阶段,从气息停止至白骨化为尘土。要降伏嗔怒,必须修习观想慈悲。慈悲可以使我们明了自己心内嗔怒的起因,以及那些导致我们嗔怒的人。要降伏贪欲,必须修习观想无常。这样的观想,可以燃亮生死以至万象的真相。要降伏散乱,必须修习观想气息的呼吸

    (十五)自足和独处

    在当下的一刻体察事物,不追逐过去,不迷失于未来,因为过去的已不可再,而未来的也真的未到来。生命只存在于当下的一刻。失去此刻,就是失去生命,生活于当下的一刻,才是更好的独处方法。回到此刻,直接与生命接触和洞视生命。专念地生活可以带你回到现在此刻,但如果被目前的事物引起了欲望渴求和焦虑,又会失去专注,因而不能活在当下了。

    不要追逐过去。不要迷失于未来。过去的不再,未来的未来。彻视生命的当下,此时此处,行此道者,安稳自主。我们必须今天精进。明天已太迟。死亡随时将之。哪有商讨之宜?智者称赞那些,日与夜专注生活的人,为“更殊胜之独处者”。

    (十六)四念处

    念即投入专念中,就是行者需要时刻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心和心识所产生的物象-四个专念或觉察的处所

    在身体的观想上,可以观察气息、体态、身体的活动、身体的不同部分、构造身体的元素、以及身体从死去至骨骸成灰的坏灭过程;在感受的观想上,静思感受的生起、发展和退灭,又或哪些感受是悦意、不悦意或两者都不是的,感受的来源可以是身或心,以深切察视来平静每种感受,之后,才可以洞悉每种感受的来源;在心的观想上,静思精神境界的存在,如贪求、激愤、渴睡、专注、散乱、心怀豁达、心胸狭窄等,每刻都察觉到和确认到当下此刻所生起的精神境界;在心物或法的观想上,细观五种妨碍解脱的障盖(欲念、嗔恚、渴睡、激动、怀疑)是否存在,以及合而为人的五蕴、六根、六尘、七种导致正觉的因素(专念观想、审察正法、勇猛精进、喜获法益、心轻自在、集中正定、舍离妄法)、四圣谛,这些都是心识产生的物象,亦即万法之本。

    (十七)真正伟大的人的八种觉证

    一是一切世法的无常与无自性;二是越多的欲念会产生越多的苦恼;三是少欲简朴的生活,才会导致平和、喜悦与安宁,才会有时间集中于大道的修行和帮助别人;四是只有努力精进,才可达至觉悟;五是无明乃了无止境的生死轮转之起因,要时刻多闻多学,以增长对一切事物的真正了解和发挥辩才;六是贫穷会导致愤恨,引起循环性的恶念邪行,行大道者应以平等心对待所有的人;七是不为世务所缠,过简朴的生活,以慈悲视众生;八是不只是为自己开悟而修行,要全然贡献自己于带导他人入觉悟之门。

    (十八)三法印,即三解脱门

    即空、无相、无愿无求。“空”是指没有东西可以独立存在,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个体。一切法因缘而生,空的性体就是互依。观察万法的互依性,便能体会一切法都存在于彼此之内,以及一法之中含藏万法之理,脱离一法,便了无他法。当见到一切法的空性时,便不会再追逐或逃避任何的法,便超越对一切法的执著、分别和偏见,就如开启了自由的第一扇门。

    无相”就是要超越思想意识的分别,一切法都是无相的。“无愿无求”是不去追逐任何的事物,彻底消除所有的追逐和逃避,你们自己就是你们要找的东西。缘起性空、无相无作、无愿无求

    (十九)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在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著和忧惧。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在正在发生的每一个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个小孩的微笑。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却丝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一切法的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便可活得自在、无忧无惧。他了解万法生死之性,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不要为了金钱而过分沉迷于工作,以致影响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乐是首要的。一个体谅的目光、一个衷心接受对方的微笑、一句关怀的话、分享着温馨和专注的一顿晚餐,这全都可以为现在这刻创造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靠财富与名气得来的。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名利消逝得很快,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如果对事物有深切的了解并去爱,便会领略到快乐。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戒律,以及自己的行业;四、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和妻儿;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六、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 九、一生的生活,以四圣谛为基本;十、学习禅修以能消解苦恼忧虑。

    (二十)四种陷阱

    一般人容易堕入四种陷阱:第一种是对感官之欲的执取不舍;第二种是对狭见的执著;第三种是对正法的怀疑;第四种是有“我”之妄见。觉悟之道可帮助我们不堕入这些陷阱。

    (二十一)三次第-戒、定、慧

    持戒生定,定能生慧(了解),慧能令我们更深入地持戒。持戒越深,定力越长。甚深的禅定,又可启发更高的智慧。

    (二十二)政治上行道

    大道能光明政界,帮助当政的人实现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修行大道可令当政人增长智慧和慈悲,更好地服务民众。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相,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终止施压。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过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用于服务人群,如果你爱惜和尊重你的人民,他们才会爱戴和尊敬你。仁政不倚赖惩罚,仁政才可导致真正的幸福快乐

    (二十三)体证才能看到实相

    对见解的执着,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碍,被狭见捆绑着的人无法把真理之门打开。佛法不是哲学,是实证经验的结果。文字语言不能解释实相,只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使我们看到实相的真面目。体验实相的方法,不是实相本身。一个修行人,应该抱着谦卑和开明的心态,要自知对事物未有全面的了解,要不停地努力深入学习,才会有进步,执著自己的见解是绝对的真理,才是妨碍我们证得真理的绊脚石。期待着心里有大光明映照,用豁达明智的心怀去修行

    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开悟之道就是爱与宽容之道,以了解和爱心作为基石,降伏贪嗔痴。不要执着成功或失败,我们对待幸与不幸,都应本着平等之心。用平等心对待生、老、病、死。所有法的真义就是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增无减。无论你的过去怎样,都可以改变自己,创造未来。脏衣都可以洗净,一个满载混乱和疲乏的心,也可以被觉悟之水净化过来,每个人都有醒觉和找到平和喜悦的潜能。每天多增长些谦虚、自在、无着、平和和喜悦,这些质素生起时,便可确定自己已走上了正确之道、醒觉之道和觉悟。解脱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无条件的快乐,它是不可磨灭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修习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qd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