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7

【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7

作者: 雪梨shelley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18:40 被阅读0次

212【理论】周玄毅:你一定不想做话题终结者

职场上免不了开会,开会免不了讨论,可是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些人特别善于活跃气氛,让大家越讨论越热烈,能够产生很多好的点子。然而,有些人却是所谓的“点子杀手”,只要他一开口,别人的想法瞬间就中断,气氛瞬间就会冷下来。

这种人当然不受欢迎,那为什么会有人是这个样子,他们说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点子杀手的三个重要特征,看看你要怎样避免,让你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更有创造力。

首先,点子杀手的第一个特征,有点反常识,不是刺头或者愣头青,反而是“老好人”,也就是只知道顺着别人说话,不敢挑战对方的前提。

这种性格特征在一般的对话里,是比较招人喜欢的。但如果大家本来就是为了生产出有创意的点子,唯唯诺诺就会招人烦。

比如,大家开会讨论最近成本控制不下来应该怎么办,你说:“对呀,成本这么高可不行啊,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完蛋了!得好好重视一下这件事!”

这话当然是对的,可是很招人烦,因为谁不知道应该重视成本呢,你这不是废话吗?把别人的话重新说一遍,在一般的对话里是表示认同、友好,可是在创意会议上,其实就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这个时候,你的义务是提出不一样的看法。你反而可以说:“就一定是成本压不下来的问题吗?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价钱做不上去呢?通过提高质量或者是宣传推广力度,把价钱做上去,不也就提高了利润率吗?为什么只盯着成本呢?”

像这样的说法,不一定对,但是会给你们的会议增添一个思路,这就是你的价值。

点子杀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急于做评判。观念的创意和它的成熟度,往往是成反比的。如果你在对方的点子刚冒出来的时候,就对它加以评判,往往都是很不靠谱的。

说坏也不行,甚至说好也不行,最好就是不要评判,如果你实在要评价,就用一个最模糊、最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评语,叫做——有意思。

“有意思”这三个字,既可以是“好傻叉”的礼貌说法,也可以是真心表示你很有创意,可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也不知道,你继续往下说让我看看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三个字什么都没说。它就是邀请对方继续说下去,也给自己一个缓冲,想一想对方说的好在哪儿,不靠谱在哪儿。

假如你们在聊成本太高的问题,有人说:“这不一定是成本太高的问题,说不定是因为定位太低呢?我们把定位做上去,利润不就提高了吗?何必只盯着成本呢?”

这个点子可能是很扯淡的,但它毕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这时候如果你跳出来说:“废话!能提高价钱我们不知道提高吗?就是因为做不上去,所以我们才不得不盯着成本嘛,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就属于瞬间下判断了。

像是第一时间说“我们之前试过不行”,“你这个成本做不到”,“我们时间上有限制”,“这事不靠谱行不通”……都属于是第一时间下判断,把兴致勃勃开脑洞的时间,突然就转到可行性讨论了。

严谨和创意,本来就是两个要求,你不能同时让人家都达到。人家有创意的时候你要人家严谨,人家严谨的时候你又觉得人家没意思,这就不对了。

所以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你得知道现在要的是什么,一次只做一件事。不然就会变成所谓的“点子杀手”。

那要是我真的觉得他那个观点很秀逗怎么办呢?还是那句话——有点意思。

你试试这样说:“诶,你这个观点有点意思,这让我想到…”后面就可以接着说你自己的东西了。可是,畅所欲言的这个讨论的氛围并没有变,就算你不接受别人的点子,也不至于让自己变成气氛破坏者,变成讨厌的点子杀手。

点子杀手的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害怕冒险,害怕让自己显得愚蠢。这一点是根本,因为我们经常会因为想说些聪明的话,反而会显得故做聪明,阻碍了充分讨论的进行。

比如不懂装懂,说些水词、大而化之的东西打官腔,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自己显得蠢,反而是变成了真蠢。

如果你们一起讨论怎样降低成本,你说“要狠抓落实”,“要统一思想”,“要从细节做起”,“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像这种装大瓣蒜的人,是最讨厌的。

而且,就算你真的说的是细节,不是大而化之,也不叫创意。谁不知道降低成本就是要大家勒紧裤腰带呢?这不叫创意,这叫维护自己的形象。

很多人还没多大年纪说话就老年横秋,就是因为怕别人把自己看成糊涂蛋,所以也不敢提新点子。很多人对于新观念的冷嘲热讽,也都是基于这个思路。

我经常自我反省,我教哲学教了十多年了,可是我真的知道哲学是什么吗?我不知道,至少我不敢说我知道的就完全是对的。

正因为这样,在讨论哲学的时候,我总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新见解。承认自己有可能是错的,甚至有可能是愚蠢的,这就是对话之所以能够展开的前提。

总结一下,点子杀手,是在对话的时候阻碍大家产生创意的人,它有三大特征。第一,顺情说好话,不敢挑战对方的前提。第二,急于做判断,第一时间给对方盖棺定论。第三,害怕冒险,生怕自己显得愚蠢

谁有这三点,肯定就是个毫无新意,只会说大词水词,经常打断对方思路的人。

如果要做一个有创意的人,在跟人开会和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多地生产出有创意的观点,我们应该怎样说话?有哪些话最能激发大家的创造性呢?


216【理论】胡渐彪:没有永远的拒绝,但可以换种方式接受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已经忙到四脚朝天了,老板又来给你加码:“小王,这份资料你去整理下,明天中午前做成方案,下午汇报!”此时,可能你的脑中会有一万匹神兽呼啸而过,觉得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今天的好好说话就来教你,当工作量已经超出负荷,老板又来给你加码时,该怎么说才能得体地拒绝老板。

回到刚才的例子,你来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你拍案而起,直接跟老板说“不行啊,我手上已经有3个大项目了,没时间弄啊!”

第二种是:“老板,没问题!可是我手上有3个大项目了,要保证质量的话,我希望您派给我两个帮手,比如小美、小雅,她们可以帮我整理资料,这样我就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构思了,您看可以吗?”

这两种回答有什么差别呢?第一种说法中,你直接拒绝,就可能给老板留下一个印象:你不光工作效率低,脾气还挺大。

而在第二种回答里,你就表达出一种感觉:我真的很想把这件事做好,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一来,老板就不太可能让你孤军奋战了,多少会给你派个帮手,因为毕竟老板比你更在乎最终的工作质量。

这就是我要教你的,拒绝老板加码的诀窍——跟老板要资源。除了要帮手,你还可以向老板要时间、要资金、要授权、要机会等等。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是一家网站的写手,老板紧急要求你去采访一个大明星,并且要求你三天内就交出稿件。而你觉得时间太紧了,约不约得到这个明星都是个问题!这时,你想告诉老板工作有难度,该怎么说呢?

你听听看这种说法:“老板,没问题!不过,我手上已经有三篇稿子了,时间安排得很紧张。如果要保证这篇专访的质量,另外几篇势必就无法按原定的时间交稿了!那您看,另外几篇的截稿日期,能不能延长一些呢?”

这种说法,是在跟老板要时间。其他稿子的交稿日期延长了,等于你的工作内容,只是从写A稿子,变成写B稿子而已,工作总量实际上没有增加。如果老板很重视这篇专访,当然就会答应你了。

向老板要资源,不止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还反映出一种阳光向上的工作态度——面对挑战性的工作时,你想的是为成功创造条件,而不是为失败寻找借口。这就是职场上的“成长性思维”。

同样是接到超负荷的工作,你说“不行,我忙不过来!”,就等于认定“我不行,我做不成是因为某某限制”,在老板眼中你就成了一个“制造困难的人”。

相反,你说“好的,没问题!但我需要更多资源!”那就是在思考“我能做成这件事,要做成它我都需要什么条件”,对老板来说,你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人”。

再比如,假设阿梅是米果的内容作者,因为要写稿子已经加班好几天了,这时老板又给她布置了一篇新文章,如果想拒绝老板,除了能像刚才要帮手、要时间,阿梅还能跟老板要什么呢?

你可以跟老板这样提要求:“老板,写这篇稿子没问题啦!但是,这一阵子忙得连轴转,那要是我赶完这篇稿子,您可得答应我给我放个假啊!”

你还可以这么说:“老板,没问题!可是我手上工作真的太多了,要是我加班赶出来这篇文章,您可得给我发奖金啊!”

上面这两句,就是在跟老板要休假,甚至更直接地要钱了!到这里,对话已经不是单方面的老板给你“布置工作”了,而是双方在谈判。

你的筹码是能写出让老板满意的文章,而你提出的条件,是让老板给你放假、给你发奖金。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我们开头说要教你“拒绝老板”,实际上是在教你怎么能更愉快地接受这项工作,而且让自己从中获益。

说到底,做成这件事是给你的功劳簿添了一笔,而如果真的拒绝了它,除了能早点下班,也没有什么额外的好处了。


218【理论】周玄毅:你想不想做一个有创意的人?

说话这件事情,真的不是滔滔不绝就比较厉害的。你应该见过这种人,跟他聊天总是很愉快,可是事后你想想,他其实也没说什么。但是很会引导你说话。这种人反而容易被认为是会说话的人。

所谓会说话,很多时候并不是你说了些什么,而是你引导别人说了些什么。

任何人不管多聪明,都不能够一言堂。你必须跟你的同事充分讨论,才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创意和能力。上周我讲过一个观念,叫做“点子杀手”,即有一些不适当的话,会阻碍大家生产创意的过程。

在开会讨论的过程中,怎样做一个能够激发大家创意的人呢?其实你只需要学会三个很小的技巧,就能成为受欢迎的说话引导者。

第一招:求助。这个乍一听很奇怪,你要引导一段谈话,就应该当好引导者,为什么反而要向对方求助呢?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要虚心。

你把自己的心给“虚”掉,才能够听得进去别人在说什么。你真正的有求于人,对方才会开动脑筋去帮你想问题。所以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你要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不懂。

有七个字很有魔力:“我不太了解,你呢?” 这句话会让对方进入主动思考的模式,积极地去想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你真的很懂,怎么办呢?就算是你很懂的事情,也可以说一句:“我不太确定,你觉得呢?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或者,“你是这个意思吗?”

这样的说法,都是用求助的方式在开启对方的思维。而会引导话题的人,都很善于使用这样的话术。

不过,这里有个误区,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只让别人说,当然是不行的。你至少要抛砖引玉,你要先讲清楚自己为什么不明白,然后再来引发别人的思考。所以我刚才说的七个字是“我不太了解,你呢?”把之前你不太了解的部分,解释给大家听。

比如,学生向老师请教时,不能直接问老师这个问题怎么理解,这样太偷懒了,而且你直接一个问题怼到人家脸上,人家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你应该先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指出自己的困惑,再向对方请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助。

假如有人不吃这套,直接说“那我也不懂,我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你可以用第二招:挑战。挑战的意思不是抬杠或是呛声,挑战的意思是给他另外一个选项,让他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可能。

比如在开会的时候,你可以经常问问大家:“我们有没有漏掉什么?为什么只能这样去做事情呢?如果换一个前提,会怎么样呢?”这些都是特别有挑战性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如果问你,可口可乐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你肯定会不假思索的说是卖饮料的,准确地说,是卖碳酸饮料的第一名。

可是可口可乐公司自己内部开会时,他们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除了碳酸饮料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如果按照卖碳酸饮料来排名,可口可乐公司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可是假如它不是一个卖碳酸饮料的公司,而是卖即开即饮型饮品的公司,即把牛奶、果汁、矿泉水都加上,那它的整体市场份额还不到百分之10,说明市场空间还很大。

这样一想,整个格局就开阔多了。本来是一个红海,现在变成蓝海了,这样讨论问题才会比较有意思。

奇葩说有很多辩论环节,辩论会涉及很多讨论,讨论时要怎样激发队友的创意就很重要了。对方跟你讲一个观点,你可以特别和蔼地望着他,微笑说you can do better,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说的时候注意你的态度,一定不要是压迫性的,要和颜悦色。但是无论你的态度怎样好,这句话本身都是一个挑战,他会让对方对自己之前的答案进行质疑,然后给出一个更深刻的、更有意思的答案。你什么都不用做,对方自己就会更努力。

最后一招,如果你实在打不开气氛,或者觉得对方说的实在无聊,你想打断他另起一个话题,但是又不想破坏这个充分开放的、多元的讨论氛围,应该怎么办?

最好的打断,其实是转移话题。有句话非常好用:“这让我想到”。这等于是什么话都没说,你既没有说“我对你讲的没兴趣”,又没有说“”我要顺着你的话往下讲,而是不失礼貌地另起一个话题。

比如有人跟你喋喋不休地讲他暑假去哪玩了,你可以说:“哎,这让我想到,我作业还没做完呢!” 别管我是怎么想到的,反正这让我想到就对了。

如果在头脑风暴会上,有人拿着一个烂创意得意洋洋地讲半天,大家早就烦了,你可以说:“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点子!” 然后就是你的主场了,谁在意这两个点子之间有没有任何关系呢?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说你们自己的话而已。

总结一下,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你想激发别人的创意,你需要掌握三种技巧:第一是求助,第二是挑战,第三是转移话题。

以下这些话会非常好用:我不太了解,你呢?我不太确定,你觉得呢?我们有漏掉什么吗?还有更好的方案吗?

最后实在也没办法,你还可以说:这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方法都是很简单的,关键是你要用的不着痕迹,不生硬。


221【理论】胡渐彪:不是不喜欢,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

第一季的《奇葩大会》,曾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老师。她有一句话,讲得非常漂亮:

“这世界上,其实只有2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还有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你感受到了这句话漂亮在哪里吗?这句话精彩就精彩在,同样一句话,一般人会说:“世界上只有2种人,喜欢京剧的人,和不喜欢京剧的人”。

可是这样听起来就很无聊了。而且这样说也并没有让不了解京剧的人,感觉到京剧的魅力。

而京剧大师王珮瑜老师,把说法变成了“喜欢京剧的,跟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这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她让同样一句话,充满了更多的可能,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如果你把人分为: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那就是它把人一刀切了,变得很封闭。但是当把“不喜欢”,变成“还不知道自己喜欢”,这会让同一件事变得更积极,让你的话更有包容性和弹性。

在这里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二件事就是,什么叫做“不喜欢”呢?所谓的“喜欢”,其实都是因为接触到事物“好的那一面”,才喜欢的。

就像是爱吃草莓的人,并不是一出生就爱吃草莓的。喜不喜欢不是DNA注定的,那些爱吃草莓的人,肯定是因为吃过好吃的草莓,有过美好的体验才喜欢的。

那反过来,所谓的“不喜欢”,是什么意思呢?你不喜欢,其实是因为“你还没有遇到你喜欢的”或者是因为“你上次的体验不好”。

比如说,什么叫“我不喜欢这家餐厅”呢?它的意思其实是,“上次来这家餐厅,用餐的体验,不好”,不管这个不好的体验,是因为菜难吃还是服务态度不好。不然如果你从来没去过这家餐厅,你不会说“我不喜欢这家餐厅”。

但是,一样事物只要有人喜欢,就代表它有能力提供“好的体验”。只不过由于现在你还没有遇到好的,所以你还不知道自己会喜欢。

当有人说他不喜欢京剧,这其实不是京剧的问题,是他错过了的问题。所以王珮瑜老师说:“如果有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希望给你自己一个机会,走到剧场,去感受京剧的魅力。”

如果你觉得王珮瑜老师的话说得很漂亮,那是因为这句话展现了一种自信:我跟你讲,我在做的东西是好东西,你不喜欢,只是因为你还不知道你喜欢。而这种自信在一般的讲法里是听不到的,所以你会感觉很无聊、很封闭。

有人质疑辩论有啥好看的,一堆人吵来吵去没意思。我真替他们感到可惜,他不喜欢辩论,不是辩论的限制,是他的限制。很可能是他运气不好,错过了好的辩论。很多之前觉得辩论无聊的朋友,看了《奇葩说》之后就喜欢上了辩论。

所以说如果我们俩的嗜好不一样,差别只是在于,我体验过,你没体验过。

一般来说,我们会把人分成“功课好的”,跟“功课差的”。但这听起来就没意思了,而且这样分类,还会打击到那些功课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你会如何改造这个说法,加入刚才讲到的“包容性和弹性”,让同一件事变得更积极呢?

我会说:“这世界上有2种学生,一种是功课好的,一种是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功课变好的。”

我们说出口的话,体现的是我们的价值观。 “还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功课变好的”,跟“功课差”,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把事情加上“可能性”,它就会变得更包容、更积极。

特别是如果这句话是补习班老师讲的,那就更漂亮了。因为他这么说,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展现了他对自己强大的自信,那就是:在我眼里,没有烂学生,功课烂的唯一原因是,他还没有来上我的课。

那么你会怎么重新分类“有爱好的人”,和“没爱好的人”呢?你可以说:“人分2种,有爱好的,和正在培养爱好的”。


228【理论】马薇薇:给他选择权,让他无法拒绝

赋予权力的话术”,是赋予什么权力呢?赋予对方决定的权力。

当然,如果有赋予权力的话术,那也就有剥夺权力的话术。我把两种话术都讲给你听,你仔细听听看差别。

假设你现在吃完饭,想叫对方去洗碗,第一种话术,很多人会这样讲:“拜托你,自己的碗自己洗好不好?”或是质问对方:“你到底要我讲几次,才会去把碗洗好?”

这种说法,是剥夺对方选择的权力,他没得选,只能听你使唤。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这样说:“如果你可以帮我洗碗,那你会让我很开心,当然,你也可以不这么做。” 这种说法,是赋予对方选择的权力,他可以决定,要不要做出改变、让你开心。

你是不是也觉得第二种话术,会让对方更主动、更乐意去洗碗呢?这是因为,赋予对方决定的权力,他才更有诱因,更愿意去改变他自己。

如果你剥夺了对方选择的权力,一直要求对方做这做那,他会觉得自己“没得选”,他是员工,你是老板,他只能被动接受你的吩咐。

这时候,改变自己就是他份内的责任,就算他努力改变、做到最好,他也只能够得到“不让你生气”,这实在太不划算了!他当然会做得很消极、很意兴阑珊。

但相反的,如果你把权力赋予给对方,让对方有得选,他会觉得自己就是老板,他能主动决定他的行为。重点是,当他有得选,他就能靠着他的决定,赢得你的开心。

对比一下,你就会了解两种话术不同的地方。没得选的时候,他最多最多,也只能得到“不让你生气”;但有得选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机会,能够“让你很开心”。

这两者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能让你很开心”,会提供他更强的获得感,让他更有动机,更愿意做出改变。

所以,希望对方改变,你不要抢着当老板,你要把权力交给对方,让他决定,给对方一个机会,去争取更正面的奖赏。

而你需要怎么做呢?你只需要扮演好顾问的角色,分析给对方听,他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你可以这样告诉他:“如果你这样选,你会让我刮目相看。”或是“如果你这样做,你就会赢得大家的感谢。”

提醒对方,因为他的决定,他能带来好的改变。

有一种推销员,叫电话推销员,工作的内容就是要打几百通电话给客户。有的时候就算是被同一个人拒绝了好几次,他还是得厚着脸皮再打一通,毕竟,下一通电话对方有可能就被打动,生意就这么成了。

但是业务员被拒绝好几次,心理一定会不好受,会想要放弃。作为电话推销员的上司,就非常需要练习激励别人的技巧,鼓励他的下属再试一次。

假设一下你是电话推销员的上司,你的下属又被挂了一次电话,看起来脸色好差、非常挫折。这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利用“赋予权力的话术”去鼓励你的推销员,不要放弃,再打一次呢?

这种时候,你千万不要说:“不要偷懒了,快点再打一次!”这会加大他的挫折感,让他更想放弃。

你可以说:“每个业务被挂电话以后,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想‘我都打了十几通了,算了,不要去丢脸了,不打了。’ 第二种,他会去想‘虽然我被挂了九十九通,但第一百通,可能就会成了阿!’你要成为哪种业务,你可以自己决定。”

你要提醒他,要不要成为好的业务,全看他怎么选择。

你再练习一种不同的状况:如果你是一位太太,觉得老公花太多时间在打电动,都不关心自己,你可以怎么说,让对方知道,你希望他多花点时间陪陪自己呢?

我会这样说:“我知道打电动能让你开心,但如果你能少打一点,抽点空陪我,那你就会让我很开心,你有权力选择,要不要让我跟你一起开心。”

当然,你可能会问:“老公一直打电动,不就是觉得我烦,想逃离我一阵子吗?这样说真的有用吗?”

如果你有这种疑问,其实你反而要想想,除了电动真的很好玩以外,会不会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你过去太常用上对下的口吻,去要求他来陪你,让他觉得,如果他照你说的做,会让他显得很软弱,像是比赛输给你一样?

剥夺权力的话术,会让你跟对方的关系,越来越像竞争关系。要么,他听你的话臣服于你,要么,他就得反抗你,故意不听你的话。夫妻间,争这种输赢,就很让人遗憾了。

所以你才要使用赋予权力的话术,因为不管对方如何做,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你跟对方没有冲突,也没有竞争。这种关系才是健康的关系,他也才更有可能会想为你改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sm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