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好说话
【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5

【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5

作者: 雪梨shelley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6:18 被阅读0次

    196 【理论】语言的表现力问题:如何产生代入感

    谈到表现力,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比的是遣词造句声情并茂手势声音动作什么的 ,其实这个看法很表面。事实上, 很多特别会说话的人,谈不上有多少演讲的技巧,但是就是能够瞬间把你代到那个人物和场景里去,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特别重视在讲话开始的时候,给你营造一种代入感。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会演讲的人,就算是面对一屋子听众,你坐在底下,也觉得他是只跟你一个人娓娓道来,像是在说你自己家的事。

    可是不会讲的人呢,就算是巧舌如簧滔滔不绝,你也会觉得这跟我没什么关系——是,你说的都对,道理我都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很难接受。

    差在哪儿呢?很可能是因为后者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你建立一种代入感。

    比如说,我教辩论的时候,当然有一个很大的体系要讲给你听,可是,就算我再急着给你讲辩论的道理,我也不会一开始就讲什么辩论的定义、辩论赛的组织、怎么破解立论、怎么反驳怎么总结。这些虽然很重要,但都是之后的事情,最开始我要做什么呢?我要建立你的代入感。

    所以我一般在刚开始讲课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我会说:“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讲辩论。关于辩论,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跟人吵架,我也不说这对,也不说这不对,我就想问你们,你们上一次跟人吵架,被人怼得不舒服,或者是把别人怼的不舒服,是个什么情况,什么感受呢?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我们再来谈辩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像这样的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之后可能会有一些现场的交流,也可能没有,但是不管怎么样,经过这么一问,大家在心里面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争论,曾经在争论之中的得与失,然后再听我讲辩论是什么,该怎么辩论,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代入感。

    你是支持我也好,是反对我也好,我都可以接受,最怕的就是你没有反应,没有反应。总之,要先建立听众的代入感,才能够开展你后面的演讲,否则的话真的就是对牛弹琴。

    当然,你不一定讲过课,但是你总当过学生吧,所以我再举一个你肯定接触过的例子,上学的时候都挨过老师训吧?有些老师就比较不会训人,不管他在上面怎样打发雷霆,说的是字字在理,可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

    然而有些老师就比较会批评人,能够把道理说到大家的心坎儿上,被他批评的人,真的能痛哭流涕,特别走心的接受教育,之后也比较能够悔改。

    区别在哪里呢?往往后面的话说的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比较会批评人的老师,会建立一种学生的代入感。

    比如我中学时候的一个老师,他在批评人的时候,往往都是这么开头的:我跟你父母年纪差不多,你现在成绩掉下来,我不是替你操心,我是替你父母操心。他们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把你送到这么好的学校来,也不图你什么,唯一指望的就是你好好读书,你说你再在这样,对得起谁啊?

    你看,后面说什么其实不重要,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你要好好努力。但是前面这个引子很重要,你要把人带到一个具体的想象里,不是针对抽象问题说你怎么怎么不对,而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人,比如你妈,她用热切的眼光看着你,然后这个时候再说你不对,你才能真的被触动。

    不是有句话说,一百万人的死亡,只不过是个数据,而一个人的死亡,就是个悲剧。为什么?

    因为一百万人的死亡你完全没概念,你没有代入感,可是一个人的死亡你可以想象,可以有画面感,所以你才会被打动,才能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

    当然,我知道有人会说,这个对我无效,我就觉得提我父母干嘛?是,我承认这招只对那些亲子关系比较好,特别害怕对不起父母的孩子有效。可是我这个老师还有一招,就是如果他知道你不吃这套,他就会换一个开头的方式。

    比如他会说:“我一直觉得你是个挺不错的孩子,你看你运动会的时候就表现得不错嘛,篮球打得好,好多同学都给你鼓掌,很拉风嘛。可是最近你的成绩想想都很厉害,可不能这样啊,很多同学都是很敬仰你的,都是拿你当榜样的,你如果学习跟不上,别人不说什么,但是你自己应该觉得还是会有点丢人的吧?”

    你看,像这样说,就相当于是帮他回忆起他之前的某种成就感,然后让他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带入到这种成就感里,这样才能让他真实的感觉到成绩下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批评人的时候要让他真正感觉到触动,一定要给他一些表扬的东西作为开场。这不是虚伪,不是什么,打个巴掌给个甜枣吃,这是人的心理机制决定的,因为你一定要让他有代入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丢人的,所以反而先要帮助他建立自己的自尊。

    你经常看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很多人的口头禅是:不知道你有没发现,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应该见过这样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个情况,我有一个朋友……所有这些话,其实都是为了让听众建立起代入感,能够让听众觉得,现在正在讲的话题跟自己是有关系的。


    197 【江湖】什么样的惊喜叫做惊喜

    发现没有,有时我们跟人说一件事,会说得不咸不淡,听的人往往半死不活地回你一句“哦,是吗”,就接不下去了。但有的人,却能把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讲得荡气回肠,让人惊叹“哇塞!这么神奇!”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的“跟江湖学说话”教你怎么说话避免寡淡无味,塑造出“让人惊喜”的感觉。

    下面,你先来听听,描述同一个东西的两种说法:

    第一句,“大家好,今天我向你介绍一种新型眼镜,它解决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困扰,那就是眼镜戴久了眼睛会酸。”

    第二句,“你知道吗?我们平常戴的眼镜,戴一段时间眼睛就会很酸。现在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眼镜,就算你戴了一整天,眼睛都不会酸。是不是很神奇?告诉你吧,其实你根本不用想象,它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就是我手上这副!”

    是不是感觉,后面一句比前面的有feel多了?

    区别在哪儿呢?就在于,第一句完全就是平铺直叙,而第二种,借用了戏剧化的描述,带给你一种恍然大悟的惊喜感。

    在第二种说法里,你就像是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先后体会到了恐慌、憧憬、好奇,你的心好像被紧紧抓住了。

    这就像相声里的抖包袱,相声演员会先“铺梗”,用一唱一和勾起你的好奇心,铺得差不多了,再抖出包袱,这才让人大呼“过瘾”。那在说话中,怎么才能塑造出戏剧感呢?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句型,你仔细听:第一句,叫“你知道吗?”;第二句,叫“你想象一下”;第三句,叫“其实你不必想象”。

    把它们连起来,就是:“你知道吗?你正面临着某种困境。你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东西,能给你带来超级美妙的体验。其实你不必想象,它就是某某某。”

    介绍事物时的“戏剧化”描述法,先铺陈使用这个东西的美妙场景,最后才正式介绍它。

    2016年,“逃离北上广”在我们的朋友圈刷了屏。它是怎么吸引住人们眼球的?其实主办方新世相,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充满“戏剧感”的故事:

    “你知道吗?你现在,也许正在地铁上、在电脑前,也许正走在闭着眼都熟悉的路上。想象一下,4小时后,你能自己做主,去旅行、去表白、去想去而没去的地方。这是不是很棒?其实,你不必想象,我已经买好了30张机票,就在机场等你!”

    最后这临门一脚,简直就像踢在了我们这些上班狗的心上啊!但是,如果它平铺直叙,就会变成这样:“我买了几张机票,请你马上来机场,体验一场免费旅行!”是不是只会让人觉得:“神经病啊,谁会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做这种事!”

    你看,它利用戏剧化的描述,制造出了悬念感,就把一件不太合理的事,说得让人跃跃欲试了。

    让我们穿越回2007年,假如你是乔布斯,要开一次发布会,介绍第一代苹果手机,你会怎么介绍呢?

    当年,乔布斯在媒体上先放出消息,说发布会将要推出三种跨时代的新产品,第一种是可触屏的MP3,第二种是革命性的移动电话,第三种是突破性的上网设备。

    结果到了发布会上,他拿出一支苹果手机,对大家说:“其实,今天我们要推出的产品叫做iphone,之前预告的三种产品功能,在它身上全能实现!”

    如果乔布斯这么说“我们即将推出一种手机,它有三合一的功能,能听音乐、打电话,还能上网。”这样单纯地平铺直叙,是不是就没那么让人惊喜了?

    那具体该怎么应用呢?假如你要向朋友介绍《好好说话》这个产品,你会怎么说呢?

    我会说:“你想象一下,有一种很独特的机器,它能把我们脑子中的想法、观念,甚至是回忆中的景象、对未来的幻想,全部移植到对方的脑子里去,对方能看到你脑海中的画面,能完全理解你的构思,就像心灵复印机一样——其实这种机器,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它就是语言。《好好说话》音频课,就是在教你,怎么熟练操作语言这台机器。”

    你发现没有,上面这段话,我们开头没说“你知道吗?”,直接就进入了“想象一下”,同样也达到了戏剧化的效果。这就是另一种“压缩版本”的“戏剧化描述”。

    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压缩版本呢?就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普遍困境。比如“语言”,你要是说:“你知道吗?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想法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不是废话嘛!像这种不言自明的困境,就可以跳过“你知道吗”,直接进入“想象一下”。


    198 【江湖】提要求的高球策略

    说服中的高球策略,意思是在说服的过程中,一开始,你就先抛出一个对方不太可能会答应的要求,让他拒绝,再提出你真正想被满足的要求。

    如果我们跑到大学校园里,做一个调查,问那些来来往往的大学生:“您好,我们这边有一项针对少年犯罪者的辅导计划,想问你愿不愿意担任志愿者,在周末的时候,带那些误入歧途的年轻孩子们,去动物园或游乐园,玩一整天呢?”

    你觉得,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大学生里会有多少人答应?是的,几乎都不会答应。在一项美国的研究中,有83%的受访者直接就拒绝了。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调查,换一种方式。我们先问那些大学生:“我们这边有一项针对少年犯罪者的辅导计划,你是否愿意担任志愿者,去帮那些误入歧途的年轻人辅导课业,每一周花两个小时,连续两年?”当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拒绝了,因为这要求,毕竟太难为人了。

    而这时候,我们才回过头问对方:“没关系,那要不然,你愿不愿意担任志愿者,在周末的时候,带那些误入歧途的年轻孩子们,去动物园或游乐园,玩一整天呢?”

    你知道吗,一模一样的要求,一样是针对大学生,但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问法,居然就有50%的同学,愿意带少年犯去动物园了。

    从原本的83%拒绝,到后来的50%答应,这中间的改变,几乎是所有说服大师,都梦寐以求的结果。

    这就是高球策略。他们先提出一个,你几乎一定不会同意的过分要求,让你拒绝。然后,再顺势提出第二个,他们真正想要得到的请托。

    一来,后者看起来感觉门槛低了很多;二来,因为你刚刚才拒绝了对方,心里其实是有一点过意不去的,所以当第二个要求出现的时候,如果可以,你会希望能够有个补偿的机会。

    你可以试想两种募款策略:第一种是我直接问你:“先生,请问您愿意为了我们的儿童慈善基金,捐个五块钱吗?”

    第二种是我先问你:“先生,请问您愿意为了我们的儿童慈善基金,捐助五百块钱吗?”“不方便的话,没关系,其实就算是五块钱,也很有帮助。”

    实验证明,第二种说法在募款的时候,效果会高很多,因为面对一个正当的、善良的请求,连续拒绝两次,一般人心理都是会有压力的。

    在这里,请注意喔,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是正当的理由?在之前的案例中,无论是募款,还是去当志愿者,这些要求,本身都是好事,都是在帮助别人的。(产品上,可以跟正当需求绑定的产品-孝敬爸妈的东西,例如保养品,帮助孩子学习的东西如兴趣班,学习机)

    也就是说,你一开始之所以会拒绝,主要是因为你不想浪费时间,或者觉得五块钱也是钱。因此,你的拒绝,本身是会有一点点内疚的。因为你知道对方是个好人,他们是在做好事。

    当你在拒绝了第一次之后,如果对方把要求突然降了下来,然后再问你一次,说持续两年当志愿者的确强人所难,那么就花一个周末可不可以?或者,要一下子掏出五百元捐款的确为难,不过就算五块钱也是有帮助的!

    这时候你要再说NO,就是要拒绝一个好人两次。而且,第二次对方已经让步了,门槛已经相对降得这么低了。此时,内疚感就会形成了。

    而且你也会担心,对方会怎么看我?他会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想一想,算了,就一个周末嘛,动物园就动物园吧!这就是为什么原本83%的人拒绝,到后来50%的人会答应。这就是高球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高球策略要怎么使用呢?首先,你得先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要求,是一个对方很难连续拒绝两次的要求。

    以下这几种要求,有哪些是可以用高球策略的呢?

    第一,你见到了一个漂亮女孩,想约她去吃饭;第二,你手头紧,想跟好朋友开口借钱;第三,你是个推销员,想跟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

    首先,想要约女生去吃饭,这可不可以用高球策略?这就好像在问:“小姐,请问你愿意嫁给我吗?” “不愿意啊...那好吧...那你愿意跟我去吃顿饭吗?"

    这显然不行,对不对?因为你这种要求,几乎完全是私利,对方要拒绝你,心理头是没压力的。

    第二个,你想跟朋友借钱,这用高球策略,有没有效?老实说,很有效。因为出于友情的请求,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种正当的请求,所以很少人,能忍受连续拒绝你两次。

    但或许有同学觉得,这也太不公平了。朋友借钱如果都来这招,那不好意思拒绝的我们,不是很倒楣吗?

    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高球策略,不只是跟朋友借钱,其实催朋友还钱,这原理也是一样的。

    我催朋友还钱的时候,都是分两句话,一是:上次借你的一万块,先在方便还吗?然后,对方多半会说现在手头紧。那么我会说:OK,那没关系,先还五百,也是可以的。

    再看第三个,如果你是个推销员,想跟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这可不可以用高球策略?坦白说,这要看你怎么把自己的产品,连结到一个让对方感觉是某个正当的功能。

    我个人的经验,是在情人节。情人节的傍晚,台北街头常常会有向男生推销玫瑰花的年轻人。一方面,情人节嘛,玫瑰花最畅销;二方面,是因为到傍晚了,这些花再卖不出去,隔天就不值钱了。

    而我见过很厉害的一个小姑娘,她是这么推销的:她先是问我:“帅哥,要不要买一束玫瑰花,回去给女朋友一个惊喜啊?” 我说不用了。她就接着说:“没关系,其实有时候,你就算只为她买一朵花,这也是有心了。”

    你看,这个小女生就很厉害。因为第一,她要你买花的时候,用的说法是:要不要给女朋友一个惊喜?这是什么要求?这是正当的、善良的要求。以至于,当我拒绝的时候,是拒绝给女朋友一个惊喜。

    因此,当她笑咪咪地说“没关系,就算一朵花也是有心”的时候,我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她第二次。

    相关知识:

    1.锚定效应: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2.鲁迅:开窗理论-“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好好说话2018精进技巧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uj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