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回复小升初老师而简单梳理】
壹|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1.识字量不足
扩大阅读量,加强学生在真实阅读环境下的猜字能力,在阅读中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2错别字太多
关注造字法,尤其是形声字,一半形旁一半声旁,理解性识字;指事、会意等方法,可以给学生略讲一二。尤其要关注形近字、多音字和难字,这方面小学老师的基本功应该比初中更扎实,初中对生字基本讲的很少(要讲本质区别,如本、末)
3.书写能力要提高
要练一手好字,对小升初的学生很重要。整齐是底线,快速是标配,美观是期望。当七门课程作业来临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手忙脚乱,所以快速就显得很重要;初中课程节奏很快,不会听重点抓关键词语并记快速笔记,上课就是外行看门道,一时热闹,下课一无所知。
同时写一手美观的书法,在考试中是很有优势的。尤其作文,立马就能上一个层级。
4.陌生词语理解不到位
要通过扩大阅读量解决。在小学要海量阅读,主张囫囵吞枣,好读书不求甚解;要开展长文挑战,在速度上提高,强化语感,否则到初中这快车道肯定跟不上。
5.朗读能力的训练欠缺
教师课堂要开展朗读,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和停连,可以采用多样的朗读方法,小组读、个人读、创意读、视频跟读、配音读、教师范读、师生合读等,这点小学老师一定比初中做得好。作为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锻炼朗读能力,朗读能很好地理解文意,培养语感,抬升学生的气质。
6.古诗文的储备不够
五六年级要背些古诗文或名句,不一定默写,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的积累,丰厚的古诗文对于初中学语文脱颖而出很有效果,其语感之敏锐,语言的文采,情感的丰富,乃至写作句式的多样化,写出有韵律和节奏的句子都有很好的帮助。
7.没厚积怎薄发
师生都要在积累上多用心,要在读故事中积累成语、词语、美词妙句。要多读一些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能帮助孩子们辨别美丑,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一些故事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小马过河》启发学生要坚持实践,不要人云亦云;《小猫钓鱼》启示孩子们要做事专注,不能三心二意;《犟龟》告诉我们要执着,不要怕路途的遥远,学会欣赏风景,享受过程,只要心有所爱,终能抵达;《缺失的一角》告诉我们,人都是不完美的,让孩子们学会直面残缺,正视生命中不完美,防止内卷之下的精神重荷。
要阅读一些有益于提高学生想象力的童书,我儿子小时候从郑渊洁的书中汲取了很多快乐,初中期间阅读大量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对于开阔孩子的心胸,扩大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想象力和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现实很残酷,不希望孩子们长大,愿他们在童话、童书中葆有一份永衡的赤子情怀。
读一些名人传记,名人的故事会让孩子找到人生镜像,找到自己的目标,以后他就会按着这个偶像指引的方向,去化解生命中的苦痛,追求理想,英雄之旅有可能指引孩子们一路上前,所向披靡。
贰|强化阅读,专业表达
1.读文段速度太慢
提高阅读速度。学会默读,慢慢一目三行,圈画重点语句,在阅读中训练快速提炼信息的能力。
2.答题龟速
在平常的授课中,要潜移默化教给学生一定的技法。
比如找文章的关键句。记叙文要快速找出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文段阅读哪些是关键句?和文题有关的句子、段首段尾句、承上启下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描写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一些特殊句(感叹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理清课文的线索。线索常常是人线、物线、情线;人物、地点、空间、情感的变化要找出来。
3.规范答题
(1)弄清概念: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这些概念要弄清。
(2)要审清题目:圈画关键词,弄清楚究竟要干什么?很多学生往往答非所问。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有时候仅仅一字之差就会相差很多。
(3)规范答题语言:要专业表达,不能像说大白话,很多学生总是在说明和解释,答很多仔细一看没用。
(4)注意答题路径:比喻的步骤,是要先判断修辞,再把什么比成什么,然后结合文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规范答题方法和答题的思路,明确思考的路径,对学生不失分数也很重要。
(5)解剖类题总结方法:老师要带着学生解剖类题的答案,和学生一起总结方法。比如踩点答题、多角度答题,力戒答好多,其实是一点,要学会多角度答题,语文阅读题表面看来是不理解或表达不精准,其实还是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出了问题,所以核心素养最难的是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思维的深刻才有理解的深刻,思维的周详才有表达的全面,思维的细腻才有语言的细腻。
(6)发现断点,补足缺陷
通过大数据,我们细看学生五次试卷,就会发现高频失误点何在?围绕高频失误点,去找学生思维的断点,进行练习和突破,就会带领学生冲破盲区,这样有序的练习,就像部队,知己知彼,然后攻克一个个山头,最后赢得全局胜利。
比如一般记叙文要让学生答出文章的情感,学生答不对或者不准确,为什么呢?其实是品词析句的能力不足,如何品词析句?可用换词对比法、用与不用对比法,可以到文中找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直接】,也可以到比喻句、描写句、段首段尾句和议论抒情句中去找,多读,用多个词语来对比,最后选择最合适的那个词语。语文还是要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上下功夫。
比如学生不会概括文章怎么办?段意合并、要素串联、标题追溯、问题概括法等。
不会划分层次怎么办?先概括段意,再合并相同内容。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科目,同时又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文,这点很重要。
叁|写出窗外的世界,写出独特的我
1.内容雷同化
现在学生的生活空间很小,视野很窄,生活不够丰富,也就导致了写作中的千人一面,写作的雷同化,缺乏辨识度,更没有读者意识和家国情怀。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其中的美。有一次我和一个老师一起吃午饭,老师把自己的面条分给旁边的小男生,我说,这样写老师肯定比考试不好老师谈话等有意思。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的慧眼,去发现教室、学校这个小世界里面的难忘故事。
学生年龄差不多,相貌差别不大,生活空间基本差不多,如何写好文章呢?就要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情,要写出个性,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写出独特的感受,写出个性斐然的人,记录百姿千态的小学生活和大千世界。
2.缺读者意识
树立读者意识。平常写作是练笔,随意写,表现生活的细节和琐碎;考试的目的是选拔,考试的作文也容易拉开档次,尤其在初中教师的严格批改下,小学的作文分数一般都比较低,那么怎么办呢?
(1)在语言上下功夫。文风质朴固然可贵,但是精彩的语言还是会令人耳目一新,所以要在写作的语言上下功夫。语言的丰富性、句式的多变性、用词的细腻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上要出才。
(2)在形式上求创新。书信体、小标题、段首排比、间隔反复、日记体,用好了能让人眼前一亮,给文章增色。
(3)在结构上理分明。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事件顺序?还是按照小标题分镜头?是并列式、递进式、双线并进式?看看哪种更合适。
(4)在选材上要取巧。我手写我心,要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在故事本身,也在角度、在细节,在独特的感悟,在深沉的情感。为了不千人一面,必须要引导学生写好日记,不要满足于每二周一次大作文,显然是不够的,这样大考中写作的速度也跟不上,还有因积累素材不够而抓耳挠腮产生局促感,有的学生甚至字数都不够。日记是锻炼学生写作的最好方式,不求多、精,要在坚持去写上下功夫。写作是死去活来的事情,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相信岁月,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样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5)要在写作中培养写作。
多角度多样化的写作能增加写作的趣味,日子要在趣上下功夫。学校活动的参与,班级活动的开展,每天每人都有很多可写的,不妨在班级搞漂流瓶,每天一人,记录那些平凡的日子,学期结束再看,每一天都有了别样的意义。
可以每天写个仿句,排比句、反问句都行,句句成段;考试后可以写个颁奖词,给进步的的同组学生,给帮助过自己的同学,给影响自己带来变化的老师,给自己的组长,给那些认真劳动帮助他人的人,给校园的园丁,给餐厅的师傅,给门卫师傅。
用好节日这个独特的写作素材,发掘节日文化的魅力,写出别具一格的节日故事。
也可以仿网上的热文:要写风,你不能只写风,你要写黄昏的残阳,清晨的曙光,要写风中摇曳的树枝和枝头春的热望;要写母亲,不能写母亲,要写黎明前厨房的背影,要写深夜桌边的牛奶水果,要写阳光下的欢笑,困难中的坚强,更要写失意时的陪伴,无助时的拥抱。
语文是个长期的功夫,不能偷懒,但还有方法可循,用心的老师可以联手学生家长,带领孩子们穿越小升初的罅隙,走向柳暗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