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图从前往后看茶具,想到明清时期的茶道,那时的茶道从古到今涉及历史、饮食文化、经济、政治等,它们相互交融与冲撞,演变成一种更适合当代文人雅客喝茶的形式。
01
中国自古三大交易商品,茶、瓷器,茶叶。自明代开始,建立茶马古道,它是由中原与滨江地区形成的交界,北方人马多,善养马,南方人盛产绿茶,味苦入心,对肉类有一定消毒作用,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并且也由于那里茶叶稀缺,因此北方人甚是喜爱南方人的茶叶。
那时朱元璋废除团饼茶,散茶兴起,散茶指为压制成片团的茶叶,改用泡茶。为什么改呢?据说是唐宋的团碾茶,有损茶的真(原)味,因为朱元璋的政令,茶饮终于得到色、香、味的统一。
明清时期饮茶开始随性,注重品茶的一个过程,日本茶也是由中国传去的,比较程式化,步骤繁琐。
说到喝茶,自然离不开茶具,有壶型,茶盏,茶杯,煮茶器等。
在老家有叫吃茶的,是指女子许婚,受聘礼,而喝茶就是普通的粗茶淡饭,逢年过节聊家常,喝茶聊天。
端壶也有很多种说法,叫韩信点兵,上下点三下,关羽绕城门,围一圈洒,茶杯一般先温,顺便清洗,水采用上好的山泉水,煮的过程注意温度和时间,先倒出的茶水倒掉,去苦,等到一定火候,倒出的茶不热不苦不甜,这时茶水温度温和,味道中和,品时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小口喝,先入香,后入味。这一系列步骤下来对于煮水和浸泡茶叶的时间需要一定的把握。
至于现代年轻人,喝茶似乎没那么多讲究,一般是放包茶叶冲开水过会就喝了,在福建江浙那一代,很多茶商,很是热情,几乎人手一套茶具,在那跑业务的销售员常常被邀请做客,有时一天下来看到茶都不愿端起杯子来了。
茶的盛行,也带来了茶馆的发展。因为饮茶注重环境,清静书房,无嘈杂之声,文心雅客常驻之地,并且中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
明朝那时,常有说书先生在那说书,一边品尝,一边听人讲他的书,客主同乐,气氛良好,对于官场富贵人士,更是讲究风雅,通常家中配备私人茶苑,邀请知名人士私谈。
清朝那时,茶更是闻名外国,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贩卖其主要是茶叶,茶叶促进中外经济流通,也改善了欧美那边的吃肉的饮食习惯。
既然茶对人渗透至深,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下来喝茶聊天?
02
在传统文化里,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体,心肝脾肺肾,五味,酸甜苦辣咸。
其中,肝脏对应木性,对应酸味,多吃酸味养肝。脾脏对应土性,对应甜味,多吃甜味养脾。肺脏对应金性,对应辛味,多吃辛味养肺。肾脏对应水性,对应咸味,多吃咸味养肾。心脏对应火性、对应苦味,多吃苦味养心。
《黄帝内经》有理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苦味入心,神明旺盛,让人更聪明,喝茶自带风雅。
并且喝茶有诸多好处。
1.重复使用,可以泡两次。
2.便宜,长期保存。
3.知识风雅分子一般喜欢喝茶,借由茶易接触。
茶有冷暖、红绿、苦咸,水火、、这就是阴阳,这就是中医,这就是太极,这就是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又为什么以南方产的茶最好,因为南方属火,与苦同方,这又是八卦的道理了。。。
所以,喝茶包含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佛教的禅意,禅讲究静、正定。道家的自然无为,清心欲寡,儒家的文雅等。
仔细研究下去,自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乐无穷。
03
总之,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煮去的是苦,喝下的是甜,正是这份苦,包含人生百态的滋味,慢慢品尝后,才发现,茶即养心,心有道的一层,也养身,身对应心脏,人体的中心,所以,它作为人类宝贵的饮品,不应该忽视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