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渚的冷知识
陈必勤搜集整理
01
桃渚的“渚”字本地人读音是(zhī),不是读方言的(jū),也不是读普通话(zhǔ)。原因是初始筑城的旧城山有个潭,名叫桃枝潭,桃渚城因桃枝潭谐音而名,所以当地人对“桃渚”地名读音一直读(tao zhī)。
02
桃渚境域面积12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是24.6公里。
03
桃渚四至:最东是长大山红珠屿(北纬28°49' 56" 、东径121°42' 08");最南端是英雄村南面市场山(北纬28°45' 52" 、东径121°33' 15");最西端是车头村的横坑岗(北纬28°49' 02" 、东径121°28' 12");最北端是洞港长腰礁(北纬28°52' 02" 、东径121°40' 58")。
04
桃渚的山脉属湫水山余脉,第一高峰是白岩影,海拔506米,其次是大尖山,海拔425米,第三是下蚶岙山,海拔355米。
05
桃渚境内二大主要水系:一条是洞港,发源于三门县的长大山和北涧大岭山,由山场溪和北涧溪向下石井村涧徒门与山场闸出口处汇合,下游干流称洞港,经下道头出海。另一条是桃渚港,发源于芙蓉白岩影和杜桥镇金竹坪,由芙蓉溪、东洋塘和雉溪、黄公河向新闸汇合,下游干流称桃渚港,经摇渡头、红脚岩闸出海。
06
1985年因上盘设立区公所,连盘的14个村划给上盘区管辖,1992年上盘撤区,连盘、知溪、中城合并为连盘乡;2002年又因扩镇并乡,知溪的8个村划给杜桥镇管辖。
07
洞港海涂一带,临海、三门两县界线历来尚存争议,直到1990年桃渚与泗淋一场海涂争斗,上级才正式勘界:“出洞港正东方向为临海、三门两县交界线”。
08
尽管临海、三门两县市界线已定,但飞地仍存在,桃渚境内的荷花塘村与横路塘村中间有一块土地及朱门有一片山属三门县泗淋管辖;三门湾洋面上的五子岛达道山属桃渚八份村管辖。
09
桃渚有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人,其中傈傈族22人、苗族14人、壮族11人、布依族8人、白族7人、土家族6人、彝族5人、侗族4人、怒族3人、回族2人、畲族2人、哈尼族2人、德昂族2人、仡佬族2人、佤族1人、黎族1人、拉祜族1人、蒙古族1人、毛南族1人、朝鲜族1人。
10
北涧是临海东部地区的发祥地,早在宋•𤋮宁五年(1072)建杜渎盐场,设场署,称北监(杜桥志·大事记开篇亦有记载)。
11
桃渚各个时期的最高权力机构:宋·承恩乡;元·二十三都;清初·承恩乡自治公所;清末·芙桃镇自治公所;民国·涂桃区公所;解放初·连盘区工作委员会、桃渚区公所;大跃进·椒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连盘、桃渚管理区,沿海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桃渚管理区;文革·桃渚区革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桃渚区公所;新世纪·桃渚镇政府。
12
桃渚所城的三次迁建时间:下旧城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中旧城建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桃渚城建于正统八年(1443年)。
13
1276年3月,宋丞相文天祥自镇江元营脱险,由海道泛舟至仙岩洞,经桃渚,过章安,后去温州。
14
正统四年(1439年)五月,倭寇犯境,城池攻陷,致使“官庾民舍,焚劫一空,城野萧条,过者陨涕”,倭寇大肆掳掠烧杀,乃至“发掘冢墓,束婴竿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捕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荒淫秽恶,至有不可言者”。这座沦陷的城池指的是中城。
15
1488年闰正月初三,朝鲜李氏王朝弘文馆副校理(五品官员)崔溥,因其父去世,从济州岛回家奔丧,不幸遭风暴袭击,一行43人在海上漂流14天, 漂到“大唐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牛头外洋”(今三门县)安全登陆。登陆之初因语言不通,崔溥等被当地百姓怀疑为倭寇,押解到海门卫桃渚千户所,经边防官员审核,始知他们来自邻邦朝鲜,便友好招待,崔溥等人在桃渚逗留了4天后,由明军护送,自台州走陆路至杭州,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至北京,再由北京走陆路过鸭绿江,返回自己的国家。崔溥回国后,用汉文写了《漂海录》一书。2006年2月15日,中韩民间友好碑亭在桃渚城内落成,韩国罗州市市长辛正勋和崔溥后裔崔哲镐等一行57人,来桃渚参加纪念碑亭落成典礼。
16
临海人士陈函辉明亡后从事反清复明斗争,桃渚乡民有百余人追随,队伍开赴钱江南岸,与清军相遇捐驱七、八十人,余者散失。南明儒将张煌言1660年驻兵桃渚,以此为反清复明的军事基地,继续进行指挥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17
1661年清政府采取了海禁政策,划定濒海三十里范围,设立无人区,当时桃渚居民被迫放弃田园庐舍盐灶,迁移到小芝一带,至1684年全面展界后才回归故土,有些就没有回来,迁往别处安家。
18
桃渚的红色记忆:晓村小学是20年代的红色学校,被誉为“荒原的灯塔,创办于1929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陈叔亮、林迪生、徐明清等在此以教书为名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39年2月,中共党员张燕、王福林、王克明陆续到晓村小学,建立了海区第一个党支部——晓村支部,先后又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建立了老厂基、龙头、利兰等村的党支部。4月份,晓村支部改为桃渚区中心支部,成立了中共桃渚区委,组织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当地青年加入新四军,奔赴皖南参加抗日战争。1983年东洋镇被临海县授予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
19
桃渚有几个村名因谐音被演化成:屯峙村原为藤峙,盈峙村原为瀛峙,高才村原为蛟巉,下才村原为下巉,老灯村原为老墩,利兰村原为蜊蓝,下江山村原为马冈山,连盘村原为莲瓣,北涧原为北监。
20
雷门坑边防哨所解放初建所时,由于外地人把南门坑的“南”字听成“雷”字,才有了雷门坑边防哨所这个名称。
21
桃渚被改名的几个村:英雄村原名锁浦,万安村原名岙里,新桥村原名晚稻岙,珊瑚村原名大堪头,永兴村原名草板塘,公平村原名六份头,三联村原名狗腰,四联村原名五份头,双联村原名东岸,崴虎村原名下宅,涧二村原名上街,涧三村原名山根,涧四村原名中街,涧五村原名下街,万兴村原名万围,岭前村原名岭脚,北塘村原名前塘。
22
桃渚有曾用名的几个村:珊瑚村为劳动大队,新桥村为人民大队,盈峙村为五联大队,武坑村为具体大队,石桌塘、南港两村为模范大队,后面山、武坑闸两村为胜利大队,山南、塘坤两村为联合大队,小峙村为东峙大队,南洋村为南洋厂大队,城外村为殿前村,牛路头、项庄两村为红旗大队,兴村为新建大队。
23
桃渚境内已经消失的村庄有:上蒋的山炮自然村,下才的田岙自然村,石仓的盐灶峙自然村,万兴的小闸头自然村,八份的西面自然村、北涧的史家庄,北涧的周家自然村,北涧的涧潭自然村,芙蓉的谢家自然村,后面山的王坟坦自然村,新桥的龙头背自然村,万安的岙里自然村。
24
桃渚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桃渚城;县级文保单位7处:上堂狮子山峰火台、沙门白鹤殿、阿弥庵僧人塔墓、北涧傅公坊、洞港知青农场屋、中共顺南党支部早期活动点、中共小峙花台门活动点;历史文物古迹建筑23处:北涧社戏堂、北涧杨桥、天灯寺、净福庵、芙蓉山根旗杆里、芙蓉花台门民居、蒋氏宗祠、芙蓉黄氏大宗祠、北涧王氏宗祠、北涧罗氏宗祠、柳氏祠堂、云雾寺、海东名家、老厂基许氏民居(清)、中城三透屋(清)、北涧四村万门里王氏民居(清)、北涧五村楼头里罗宅(清)、北涧五村罗氏民居(清)、桃渚城外西门街三层民居、芙蓉龙门里黄氏民居(清旗杆里)、芙蓉山庄旗杆里(清)、芙蓉下田头黄氏民居(清)、石柱下黄氏民居(清)。
25
桃渚历史上有集贸街市的村庄:北涧街(上街、下街),桃渚街(城里、城外)、沙门街、四岔街、连盘街、石仓街。
芙蓉板桥头、北涧坦头曾是海上贸易的船舶码头。
26
上塘村狮子山顶残存烽火台一座,条石砌筑,台基7.3米见方,台面6.3米见方,残存高度3.3米,是古代战争中用于报警的军事设施,明代时桃渚境内共有烽火台12座。
27
崴虎村假山头是明代抗倭牺牲将士之群葬茔域。
28
沙门头村原来有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名叫隆恩寺,为临海三大古寺之一,解放后失修倒塌。
29
天德闸建于清咸丰年间,曾遭雷击,故称“天打闸”。天德闸区块鼎盛时期有渔港码头、水产行场、渔业队、水利站、中学、粮站、罐头厂、棉花站、生产资料站、造船厂等单位和企业。
30
桃渚有两大市属场所:一是临海洞港青年农场,二是地方国营临海鱼种场。洞港青年农场建于1973年,在册知识青年有329名,老农34名,场部人员6名,拥有土地800亩。临海鱼种场于1959年建在永兴村,全场面积460亩,鱼塘86口。
31
桃渚原来有东洋和连盘2个渔业队,东洋队建于1958年,由东洋、中城、方山的渔民共161人组成,有大小渔船42只。连盘队建于1956年,有大小渔船81只,船员340人。
3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为扭转北煤南运,发动地质工作者在南方到处找煤矿,1969年桃渚后面山被探明有煤碳储量,选了四、五个矿点,于1970年开始组织了几百人上山挖煤,由于挖出来的煤经检测发热量不高(仅800大卡左右),折腾了三、四年后煤矿关闭,现尚存2口煤井遗址。
33
桃渚石板开采历史久远,清末就有石仓与下白岩两处采石板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高才、小岙、龙头、下江山等村也开辟岩仓,后来因地质公园保护禁止开采。
34
桃渚镇的几大国字招牌取得时间:桃渚城国家级文保单位(2001年)、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全国重点镇(2014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7)、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8)。
35
桃渚城城墙周长1484米,城池占地面积13.09公顷。
36
石柱峰有桃渚第一峰之称,海拔高度141.8米,上世纪九十年代开通登顶旅游道路。
37
武坑七姐妹岩高60.2米,原本有7个头,其中2个遭雷击塌,尚存5个头。
38
龙湾海滨北沙沙滩长220米,南沙沙滩长170米。除此以外桃渚海边还有一个朱门沙滩,长50米,近年被毁。
39
2012年3月15日农业部批准红脚岩渔港为国家一级渔港,内港池面积54万平方米。
40
桃渚原有规模较大的古驿道6条,即:北涧至小芝(经涧大岙,翻过盘龙岗出境山后洋到小芝);杜桥至花桥(经垦步、海头,翻白莲岭、入境武坑、续翻南门岭、桃渚城、北涧、出境山场、续翻上潘岭到花桥);杜桥至小雄(经垦步、沙滩、兰江塘、开山坝、入境南港、武坑闸、中城、沙门街、树桥头、出境洋峙头、张四岙、长田、至小雄街);上盘至小雄(经跳头入境岩下、连盘、盈峙、龙头口、四岔街、荷花塘、出境上道头、洋峙头、张四岙、长田、至小雄街);四岔至小芝(经沙门街、羊岩头、竹庵、桃渚城、上蒋、翻过小芝岭出境横峙到小芝);连盘至下旧城驿道(经晚稻岙、大堪头、鲤鱼、出境翻摘梅岭、拔船岗到下旧城)。
41
桃渚人古时翻山越岭出行的山岭是:小芝岭(桃渚至小芝)、盘龙岗(北涧至小芝)、大桥岭(北涧至山场)、小岭(北涧至梅岙)、北涧岭(桃渚至北涧)、南门岭(桃渚至武坑)、白莲岭(武坑至东莲)、下盘岭(岭前至下盘)、黄泥岭(东岸里至晚稻岙)、道人精岭(晚稻岙至上盘)、牛肩岭(晚稻岙至磊石坑)、清水岙垮(英雄至市场)、田岙岭(下巉村出海)、下旺坳(南门坑出海)。
42
桃渚境内驿道上有11座路廊,其中北涧岭头路廊 、锁浦天灯盏路廊、南港大山脚路廊、下盘岭头路廊等4座原建筑尚存;沙门路廊、鲤鱼山路廊2座重建;树桥头路廊濒临倒塌;中城路廊、四岔路廊、新殿路廊、双淮路廊等4座被拆除或毁损。
43
桃渚境内主要公路长度:沿海高速公路境内长8.5公里。228国道(原74省道)境内长5公里,连接线3.1公里。县道小杜线(小芝至杜桥)全长36.7公里,经过境内长19.9公里;黄四线(三门黄金坦至四岔)全长 39.9公里,经过境内长2.29公里;桃官线(城外村至三门县官塘)全长4.5公里,境内长3.97公里;四上线(四岔经方山、新城至上盘)全长16.8公里,境内长7.6公里;杜盈线(杜桥至盈峙)全长11.7公里,境内长1.1公里。
44
黄四线(四岔至泗淋)公路是当时东洋镇绕过桃渚区公所直接向台州地区交通局申请的项目,很快被批准建设,成为临海东部第一条与三门县连接的等级公路。
45
桃渚汽车客运站原名四岔路站,现在的名人主题公园(晓村南路与龙翔路交接处),当时四岔至临海的票价是1.65元,四岔至杜桥票价是0.45元。
46
沿海高速公路在扩初设计时把桃渚互通出入口定在北大河岭前村的土地上,但后来图纸会审时有人提出把互通出入口向北移到三门地盘,并形成了决定,得此消息后,镇里及时与有关方面沟通,在正式出图时要回了这个差点失去的互通道口。
47
小芝岭隧道位于小芝与桃渚交界,全长499米,宽10.5米,是小杜线上唯一一座隧道,也是临海市县道建设的首座隧道。
48
北宋末,芙蓉人黄文叟 “赤手筑涂田千余倾,积赀巨万”。开创围海造地的先河。
49
洞港闸建设始于民国32年,被列入国民党中央以工代赈的省管工程。民国35年筑成5孔叠梁式闸墩,工程因官员贪腐而废。1966年临海、三门两县合作修闸,改为九孔,总净宽27米,1971年竣工,1980年,划归三门县管辖。
50
黄公河是为了纪念民国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紘拨款兴建而命名,该河流自连盘开始至新闸,长4公里。
51
童燎水库1959年动工建设,中间停建一段时间,1973年竣工,库区集雨面积17.5平方公里,坝高26.9米,有效库容1073万立方米,总库容1385万立方米,1974年建成水电站,装机250千瓦。库内移民有童燎、山下、坟头洋3个自然村262户,1170人,楼平房536间,分别移居蒲兰头和兴村,小数移民至全区各村。
52
上世纪七十年代,区公所计划在小田岙山筑一座水库,1978年底组织民工进场开工,在挖好导流洞、坝基深场后停止施工,据说停建原因是库容、效益、资金等问题。
53
桃渚解放后开挖的几条主要人工河:1973年开挖成南大河中城支河(中城双打闸至新闸),全长3.2公里。1979年下半年在东洋片开挖北大河(涧陡门至天德闸),全长6公里,在方山片开挖南大河,长1.47公里。
54
和平闸升船机,1975年5月建成运行,船舶通过升船机进出港,减少开闸麻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停用。
55
民国28年(1939),桃渚、连盘始通单机电话,1957年有了交换机电话业务,1992年实现电话程控化,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
56
桃渚的照明用电始于1960年,在城外农机厂车间用柴油发电,1962年后,因区公所迁址发电设备移至东洋四岔碾米厂,实行一机二用,白天为农户加工稻谷,晚上发电照明。
57
1991年东洋镇在西毕村建自来水厂,取东洋塘河水,以原水供应镇建成区各村。1998年11月,连盘为民水厂建成通水,改用童燎水库供水。
58
四岔路廊是清代嘉庆年间田头人王斌修建,因建在南北、东西走向的两条主路交叉口,故名四岔路廊。由于车辆经过路廊通行不便,于1982年上半年拆除。
59
桃渚中学老校区里面原有一座峙山,后因建房被采成平地,小峙村因此峙山得名。
60
1970年9月18日下午,万兴村一带发生龙卷风,倒房百余间,受伤数人。
61
晓村路、四岔街于1987年10月铺装水泥路面,是桃渚镇第一条水泥路。
62
东洋大道与虎山路交叉道口的几经折腾: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大转盘热的时候,在这个道口建了一个直径56米号称临海东部最大的大转盘,由于转盘中间空荡荡,让移动公司建了一座43米高钢结构信号塔,塔基是一座半地下室发电机房。跨入新世纪后,城市雕塑热开始,新任领导将信号塔搬到岙前山上面,在此设立戚继光坐马雕像,由于雕像太小,尺度不协调,将转盘直径缩小12米。戚继光在此不到十年,又被新到任领导请到桃渚城东门广场,拆除了大转盘,改为渠化交通道口,并安装交通信号灯。
63
桃渚的盐业生产始于北宋咸平三年(1072年)建杜渎盐场,清时设场灶称东洋团,为杜渎五团之一。乾隆年间,蛟巉盐田(场灶设盐灶峙),民国三十二年(1943),龙头、下江山、双峙外涂盐田分为龙头、桃渚二场,1970年全区各公社分别在当年围成的洞港一期海塘和1965年围成的蒲兰头双屿下塘建筑盐场。方山、东洋、桃渚、知溪、中城等5个公社共在洞港建滩26副,占地1760亩;蒲兰头盐场由连盘公社和方山、滨海二公社的部分大队创建,亦有26副,到1997年盐业生产布局调整,境内盐场废罢,有近千年产盐历史。经历火煎海水、刮泥淋卤煎制、聚团肥煎、筑盐墩、缸片滩晒盐、流枝滩型制盐、滩晒结晶法等制盐工艺。
64
桃渚产有大麦、糖蔗、柑桔,曾有东洋麦芽厂、蒲兰头糖厂、天德闸糖厂、方山罐头厂等食品加工的工厂。
65
桃渚特有的建筑胶疑材料——蜊灰,以海洋贝壳为原料,掺加谷壳、木碳等燃料烧制而成,粘稠度很高,是传统建筑不可缺少的粘结材料,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桃渚境内还有蜊灰灶9个。
66
上世纪九十年代,桃渚的绣衣经北京朝阳区秀水街销往国外,鼎盛时期配套服务业有砂洗厂、辅料零售店、四岔至北京客运专车、程控公话服务。后因绣衣加工一哄而起、缺乏质量意识、商业信誉等诸多因素,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到1997年,绣衣产品滞销,亏本停业。
67
淳熙年间,芙蓉黄智开(乾道进士,终瑞安县令)创办家塾“万项堂”以教诲乡里子弟,开境内教育之先河。
68
晓村小学的前世今生:1929年2月由林迪生、陈鹤亭及乡绅陈诗斋、豪坤陈孔彰等效法南京晓庄师范“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发起创办,取名“晓村小学”, 1949年小学改名为县立东洋完全小学。1952年,改名为桃渚辅导中心校。1956年,改名为东洋辅导中心校。1980年起复名晓村小学。
69
桃渚七十年代在乡间办过的几所中学:上蒋村的区五七中学,天德闸糖厂的东洋中学,牛路头山上的方山中学,洞港农场东边的洞港农中。
70
宋末元初,北涧王勋精岐黄之术,在当地济世救民;元末明初,北涧王遂良著有《伤寒论集解》,复取古方及自制获效者编成《济人选粹》。
71
桃渚渔民以前驶挂蓬船的三大技巧:顺风驶(风吹向前进的方向)满帆前进;捉撩驶(横风)帆与风向成30左右角度前进;调脚驶(逆风)按S型前进。
72
算潮水:初一、十五鸡啼涨,初三、十八昼平潮,十四、廿九进洞黑。
73
桃渚渔民曾经用敲梆的方式,专门捕黄鱼,渔网撒下后,渔民在船上用木棍敲击竹筒,惊吓黄鱼,使其乱跳进入网中,后来把这种捕黄鱼方式视为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被绝禁。
74
1885年法国远东舰队来犯浙东镇海,朝廷命黄崇良(崴虎村人,时任台防右营正哨官)应战,在招宝山威远炮台炮击法舰,重创法国三艘兵舰,致一艘鱼雷艇沉没,法军死伤惨重,战后黄崇良获浙江巡抚刘秉璋重奖,加官进爵。
75
屯峙村陈赞休1907年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与蒋介石同窗。毕业后两人亦同奔日本,陈赞休入早稻田大学,蒋介石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回国后陈寓居上海经商,远离政治。蒋也来到上海投资证券交易,结果欠下巨额债务,生活陷入窘迫之地。此时蒋介石想到了浙江同乡、老同学陈赞休,一日蒋来到陈的寓所,想借些钱来过过日子,陈赞休当时正在阁楼里抽大烟,下人通报有客,他从阁楼往下看到来人是蒋介石,为了不让蒋看到自己在抽大烟,就说了一句:“是介石啊,先等一下,我就来。”陈赞休以为自己与蒋介石是同学,无里外之分,等抽完大烟再会见他也无妨。谁知蒋介石此时心里敏感,在楼下听得此言,觉得自己现在落魄了,被人看不起,就二话不说,拂袖而去。等陈赞休抽完烟下楼,蒋介石已经走了。据说蒋介石后来将借钱遭冷遇的事告诉慈溪人虞洽卿,虞把蒋推荐给青帮大亨黄金荣。从此蒋介石与陈赞休再也没有联系过。
76
中城村黄先国发明了可代换乙炔,而比乙炔更安全、环保、节能的电焊新产品——电石蓝,1993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32359639),1995年10月28—29日,中央电视台为其作专题报道,并获中国十年专利成就展优秀奖。
77
四岔菜场以海鲜闻名,开市后有人用“家无隔宿菜,市有日日鲜”诗句赞美。
78
清.冯庚雪赞称桃渚“风景直冠东南”,当代诗人舒婷称桃江十三渚为“中国最美田园风光”。
79
南明儒将张煌言(鄞县人)吟诗《重过桃渚》曰:一棹天台依旧迷,重来秋爽足攀跻。苔衣毵毵髯偏美,石磴鳞鳞齿未齐。梦到赤城霞气近,感深苍海水声低。临流空作桃花想,愧钉仙源是武溪。
80
晚晴同治年间,兵部侍郎彭玉麟登临桃渚大尖山云雾寺及华盖、芙蓉、莲花诸峰后赋诗一首,“春山笑作美人妆,紫紫红红锦绣乡。两屐云缠双足软,万重花酿一身香。晴空翠暖凝轻鬓,绝壑泉清涤热肠。秀色饱餐螺子黛,此游不负是春光。”
81
清·朱震留下一首五律《东洋即景》:东洋洵泽国,十里尽平原。海气晴为雨,渔家网作门。危梁悬霓影,断岸啮潮痕。终日腥风雨,鱼虾贩入村。
82
清·光绪王克恭《九九登蛟巉山》:山作东南障,人来汗漫游。波涛千顷云,天地一虚舟。径僻人到稀,崖悬水暗流。众山何偃蹇,对此尽低头。
83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叔亮为桃渚题字的有四处:晓村小学、桃渚中学、黄衙井、月照洞。
84
雨华洞门口有对楹联:“不雨亦雨高岩雨风飞尤特异,飞花若花比天花我卧更稀奇”。
85
金纪夫为龙湾海滨公园听潮亭撰写柱联:“约鸟同嬉千叠浪,呼朋共醉一丘沙”。
86
张崇文为桃渚戚继光纪念馆撰写门联“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
87
桃渚城后所山护碑亭(已塌)楹联:眺远碣前,犹见古敌台瞭倭御寇;镇海崖上,长思戚家军踏浪平波”。
88
自南宋以来,桃渚有立传名人14个:王之望、黄智开、王亚夫、王遂良、王庆赐、黄崇良、尤莹、陈詠琴、王烈、陈理才、罗茂彬、戈阳、郎逊福、黄镇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