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20年:成就、问题与挑战》 内

第一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20年:成就、问题与挑战》 内

作者: 丽江hou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20:54 被阅读0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其中,上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进行了全面回顾,阐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并对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及培养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进行了解读。中篇先概述了课程内容总体设计;接着从价值与定位、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六个学习任务群进行了全面解读,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最后对学业质量进行了全面分析。下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与考试命题、教材编写、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进行了解读,并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如果说上篇回答了语文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那么中篇就是回答了语文教育“怎么去”的问题,而下篇则回答了语文教育“到了没有”的问题。

    第一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20年》首先介绍了课标实施调研的方法、对象与工具。设计调查问卷、小规模试测完善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访谈中,针对访谈对象类别设计访谈提纲、成立访谈小组、开展预访谈、修订完善访谈提纲、开展访谈、记录整理分析访谈内容、形成访谈调研报告,调研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为制定、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调研的四个主要发现: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充分体现时代变革理念;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学段进阶性、衔接性有等提升、课程实施建议的学段指导性有待提升;课程评价充分体现前沿性理念,可操作性有待提升,深刻全面如实地揭示了2011年版课标的优点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引发一线教师的深刻共鸣。

    “四个发现”带来“四点启发”。一是明确课程目标,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明确了语文课程应尝试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按学段表述课程目标和内容;总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的维度进行表述,学段目标根据核心素养的框架表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应与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保持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衔接,从目标方面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二是调整课程结构,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综合性。从课程结构方面,可尝试项目式学习、任务型学习实践模式与课程相融合,推动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方式的变革;加强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整合,以核心素养为纲,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课程目标,安排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要求。三是统筹规划课程内容,加强不同学段衔接。在明确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外,特别指出语文课程要以主题为统领,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构建大的学习单元,沟通语文世界与真实世界,突出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第二、三点启发则是从从课程结构与内容方面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四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评价要围绕核心素养的维度,要凸显课程内容的学习价值,变“学习的评价”为“学习性评价”与“学习式评价”,促进学习目标的调整与实现,从评价方面回答“培养了没有”的问题。四个发现与四点启发,让教师反思实施2011年版课程标准过程的得失中,加快加深对2022年版新课标的理解与实施。

    第二节《国际语文课程发展趋势及其启示》中,以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体系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深化改革的新方向与新思路。一是采用“以终为始”的逆向课程设计思路。通过逆向思维,引导教师、学生自主选择实践路径、策略与方法、学习材料,以保证相关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二是突出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传统文化与语言文字相融合,在学习祖国语言的同时,体认祖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同时,建立文化自信。三是以典型学科实践活动深化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理解。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实践过程、行为与思维等不同要素的综合体,是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而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积累自主学习经验,不断理解大概念,不断对大概念理解“迭代”的过程,这一实践过程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四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需要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还需要明确达到相应学习目标与内容所呈现出的具体表现,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学习式评价”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五是以学习主题或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素养目标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是不断理解大概念的迭代的过程,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协同思维。根据solo分类理念,理解大概念要经历“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五种水平,经历一般事实、一般概念、重要概念、跨学科概念的协同思维过程,知识结构化,形成概念网络,实现大概念的高通路迁移,最终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国际语文课程发展趋势及其启示的理解,能帮助教师改变教育认知,主动投入到新课标的学习与实施当中,推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指出了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在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语言学问题的审视后,得出存在的五个问题:教材编写缺乏语言文字知识的供给者,缺乏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基础;字词之外的语言应用,教材里讲得太少;语文的三大工具(拼音工具、知己工具、信息技术工具),语文课考虑不够;语文教育中的某些语言文字观念需要修正;中小学缺乏基本的语言常识教育。这五个问题除第一条是从编者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其余四条都是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除了意识不到,根源是教师没有相应的语言学知识储备,造成在语文教育中“具体-具体”的死记硬背现象及语言不规范、语言礼仪缺失等语言问题发生。语文教育是需要语言学支撑的。为改变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当前的现状,发挥语言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一是要发挥语言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二是要努力破解当今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语言学问题,三是要积极构建语文教育的语言学支撑体系。五个问题、三条措施,要求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学素养,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育的高度,为学生的未来而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段段入心,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段话背后都凝聚着语文教学的教育哲学,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味来。只要反复阅读,便能常读常新,乐此不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20年:成就、问题与挑战》 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w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