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加发现重庆大讲堂:穿越历史的地图,探寻重庆的过去

参加发现重庆大讲堂:穿越历史的地图,探寻重庆的过去

作者: 简映竹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22:26 被阅读0次

    文  兰兰

    图  綦走发现志愿者服务团

    视频  顺其自然

    ——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七年67次(总第483次)活动总结

    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腾飞的城市,身为现代重庆人,对重庆印象最多的可能就只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渣滓洞、白公馆,美食、美女,山地落差的灯饰文化了。

    对于老重庆人却有更多的历史情节。比如老重庆人印象——九开八闭十七门、解放碑、嘉陵江、长江索道、朝天门码头、爬坡上坎十八梯、两江纤夫等市区地域印象,桥、车、船等交通映像。

    今天綦走一行早上8:30就坐车来到枇杷山公园山麓大门。准备一探公园的壮景、倾听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地理专业硕士易宇老师10:00~11:45 点在枇杷山书院的专题讲座——《穿越历史的地图,探寻重庆的过去》。

    走进重庆第一名园

    刚一下车,红瓦红柱红砖白脊白檐的园门,在黑底黄字“重庆枇杷山公园”的衬托下分外耀眼,喜庆而热情的欢迎郊区綦走人的到来。

    沿着上斜的公路转两个弯道,再上一坡石梯坎就到了公园的顶部。这个重庆腹地的枇杷山公园位于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上,海拔345米,其主要景点有:红星亭、阜园、红楼、迎翠廊等。

    回望来路,一排排遮荫避雨安放长凳子的红瓦长廊——迎翠廊,正安静的在弯道平缓处等你来休憩闲聊。

    最为瞩目的是红星亭,一颗红星高矗缀顶,12根红柱子支撑重檐复宇,八角形亭帽,翼角飞扬,巍峨壮观。

    白底红字的“红星亭”下有一副熊炬所作楹联:“枇杷山头,听两江流水唱不尽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遗恨,邹容亮节,闇公壮志,更高吟一曲沁园春响彻寰宇;红星亭畔,看万家灯火交映南北风光,龙门皓月,海棠烟雨,鹅岭秀色,嘉陵夕照,还联缀千串夜明珠辉映长空”。道出了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豪情壮志。

    走上亭去,俯看两江美景、山城新貌,尽收眼底,凭台远眺,四周山峦起伏,延绵逶迤,两江迂回曲折,蜿蜒远去。亭外高楼林立,蔓廷不断,一派繁华的都市风光。

    另一方向高出红星亭2米多的一个平台上,塑有一怀抱白色琵琶的白衣美女,正专注的弹琴低吟,好像在等待她的意中人快快归来。

    一路往前,下几步台阶,建于1956年11月的重庆公园中最早建成的盆景专类园——“盆景园”映入眼帘,花坛、盆景陈列台内古树遒劲,盆景神形各异,还有水池1个。园内门楣上书:“身从闲云”4字纂书,让人有一种悠闲自得、轻松自如的感觉。

    出园往下,部分友友正围着三块简介牌议论起来,原来是对红星亭介绍时,将熊炬楹联的“千”串夜明珠打成了“干”串。看来校正工作还真要一丝不苟,细心而谨慎。不然一字之差会谬以千里或贻笑大方。

    关于枇杷山的山名由来,一说是因山上曾植有很多枇杷树;二说山形类似中国乐器“琵琶”;三说相传从前山上住过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夜弹着琵琶召唤她在南岸的爱人,音乐激越美妙,后人怀念之传为山名。

    如今綦走一行转了一圈,山上已经没有几株枇杷树,命名前是不是满山枇杷树,或是琵琶姑娘弹琴唤夫传为山名,都不得考证。而山形像“琵琶”一说,如今天眼一览无余,应该可以应证或拨证。不管是因树、因形、因爱皆润心。

    因为枇杷山公园解放前为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的私人宅院,名为“王园”,解放后成为重庆市委临时办公场所。后市委迁出,领导批示改建为公园。1955 年对外开放。现为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园,是旧城区最高点。

    园内山路幽静、竹木成阴、花草繁茂、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杰地灵,堪称都市中一片绿洲。一大早穿梭于园内散步、刚柔并济的太极,风驰电掣的羽毛球等晨练健身的市民,给这个历史名园更增添了生气。

    静听专题“第一”讲座

    就这样一路参观一路打探,很快就到了易宇老师10:00~11:45 点专题讲座开讲的时间,在文保志愿者@小兔子的引领下,綦走一行提前20分钟安静有序的来到枇杷山书院。

    该院设于重庆市文保单位——中共重庆市委枇杷山办公楼旧址内,该楼1951年奠基,1953年建成交付中共重庆市委办公,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后,市委迁出,交重庆市博物馆,作为陈列大楼达半世纪之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行政建制变迁和文博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

    该楼由主楼、塔楼、前楼、后楼组成,平面近似“十”字形,立体简洁明快,是西南大区时期典型风格建筑。

    2008-2010年,市文保考古所对该建筑进行了科学修缮,并置入新的功能,使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以保护传承。

    进入园内,一排排整齐的高架书架,整齐划一的列队欢迎,小徒友@阳默 @知道 随便拿起一本就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直到开讲前两分钟才在@搬螃蟹的催促下很是不舍的放下书本,又全神贯注的集中到易老师的讲座中来。

    易老师主要以两张地图作为基础,约50来个APP图片给我们讲解了重庆这座山城的地域、人文,建制与发展的过程。

    其一、《渝城图》(绘制于1860-1867年,原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图廓 248.5cmx124cm,采用传统散点透视的构图法,以城南“涂山亭子”为基准点,以城门、城墙为界,城内重点表现衙署、寺观、街道、会馆、戏班、当铺等,绘有建筑2625栋,标注会馆10 家、戏班 10家、当铺14家;城外重点表现人物、船只、码头、行帮、船帮等,绘有建筑752栋,各色人物1454人,大小船只339艘,堪称一幅展现晚清重庆传统城市风貌的《清明上河图》。

    易老师则以清末四川荣县人赵熙的诗《重庆》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

    开场,展示了重庆的衙地、灯火、高山、王宫、楼台、笙歌、江水、鼓角等山城热闹繁华的景象。

    再以《渝城图》从重庆的水路节点,江河、纤夫、船帮,朝天门—三门洞,消失的老地名——上、下城,大、小什字,大、小梁子,引出崇因寺、凯旋路、现代网红建筑—过街天桥、地王广场等地域。

    其二、以綦江人刘子如绘制于1898-1899年的《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图廓151.5cmx85.5cm,城区集中于两江环绕的山堡上,形如一只翘背乌龟,引出重庆城门题刻——7座有瓮城:朝天门—古渝雄关、千厮门—千斯如银、临江门—江流砥柱、通远门—克壮千秋、太平门(重庆的正门)—擁卫蜀东、南纪门—南屏拥翠(迎客门),以及金紫门(已经撤毁、地址无存)东水门—鲤鱼跳龙门共计9开门。

    还有8闭门,即:翠微、洪崖、太安、金汤、凤凰、人和、定远、福兴门,分享其歌谣彰显其地域特色与作用。

    以嘉陵江边的顽石——纱帽石(上刻“董公死难处”)讲了重庆精神——忠义,分享重庆的人文。

    董公原名董尽伦,重庆合川人,1622年正月初一率军攻打被叛军奢崇明占据的重庆城,中伏殉国。

    引出三宗祠、二宗祠,其中三宗祠是祭祀明末张献忠攻破重庆城后,殉难的四川巡抚陈士奇、重庆知府王行俭、巴县知县王锡年。

    祠内有清代诗人王士祯诗篇:“已失夔门险,谁云蜀道难。三江潮不到,万马竞传餐。故国悲张许,忠魂泣贺兰。当时渝水上,慷慨白衣冠。”的勇敢、慷慨和大无畏的大丈夫气节。

    以明清时期重庆(巴县)考取进士人数,来比较重庆的文考,重庆城地名也有特色,分文雅派,如太乾街、接圣街;官暑派,如左、右营街;通俗派,如打铁(铜)街、磁器街、筷子街;直白派,如猪屎街、鸡屎街、鹅屎巷。

    以1898年3月9日第一艘进入重庆的机动船——利川号讲解重庆的开埠过程,外国军舰进入重庆——英国龙门浩和枣子湾,法国弹子石,日本王家沱和窍角沱,德国狮子山。

    到1940年,先后有38艘外国军舰进入重庆。还有1907年重庆租界商埠图和第一张按照现代绘制方法(有比例尺)的地图,以及大英锚界题刻见证。

    1907年重庆洋行一览表,英法德日美在重庆就有20多家洋行,可见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主权伦丧,完全没有话语权。

    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民国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之前名叫“巴县府”。

    1937年重庆市街道城墙拆除,扩大城区,修建中区、南区干道,现代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有线电报的架设,开启重庆与外市信息共享的近距离,也开启交通运输、电力水力等基础设施和能源的建设。

    1933冬天珊瑚坝陆上机场建设完工、还修建了飞机码头。1932年开建大溪沟电厂,1938年投入使用,是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全国一等电力企业;1929年兴建,1932.3.1日正式运营的自来水厂,其设施分别在打枪坝和大溪沟观音梁。

    重庆的第一条公交线,途经9个公交站绕主城一圈,也是1933年通车运营。汽车动力经过4次革命:木炭车(木炭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由于动力只有1.0,常常熄火,于是有“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的”光辉”写照:后来有动力2.0的气包车;动力3.0的电车、4.0的混合动力车。再后来茅以升设计的缆车,1945年望龙门投入使用。

    茅以升还设计了“綦江北渡大桥”,此桥还为重庆的解放争取了时间,这也是他1949年前的重庆成果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见证。

    1952.7.1成渝铁路通车,该铁路前后修建了43年,经历清朝、民国、新中国。1947年江津綦江铁路通车。1965年重庆主城第一条公路跨江大桥——嘉陵江大桥通车。

    1956、1958、1975年无轨电车1、2路,3、4路,5路分别运行。1980.7.1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据统计1988年3路车客运量:年1987.33万人次,日5.4万。4路:年1200万人次,日3.3万。

    坐一次公交车就有走六国的感受:越南-古巴-朝鲜-巴西-几内亚-匈牙利。

    1982.1.1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索道 ,1987.10.24万里长江空中走廊——长江索道投入使用。

    1986年2月中国第一部城市客运电梯——凯旋路城市客运电梯运行。

    1996年皇冠大扶梯(长112米,宽2.3米,提升高度52.7米,倾斜30度)投入运行。大桥纷纷通车、轮渡、缆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建国以来重庆的行政辖区变化,50年代:7区3县,其中9区为市中区、沙坪坝、九龙坡、北碚、南岸、江北、南铜矿区,3县是巴县、綦江、长寿县。

    60年代:8区3县,增加了大渡口区。70年代:9区4县,增加双桥区,江北县。80年代9区12县,1983年撤消江津专区,其下属8县划归重庆。

    1997.6.18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包含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2023年:26区12县。由此可见,因经济振兴,科技发展,行业细化,资源整合,行政辖区越来越多。

      重庆标志性建筑:1954年的人民大礼堂、1956年的大田湾体育场。解放碑的3次变迁:1937年为纪念抗战(七七事变)开始筹建造,1946年落成的精神保垒——“胜利第一”,高7.7丈;1947年为纪念蒋介石60大寿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升高到8.15丈;新中国成立后,1950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1998年朝天门广场建成,成为重庆“零公里”标志点,成为重庆城市中心的象征。

    最后,易老师以1999.12.31日千禧年之夜,能容纳5万市民的科普文化中心,重庆青年彻夜狂欢的欢乐海洋画面结束讲解。

    认真交流与互动

    互动环节,綦走领航人@搬螃蟹听后感触颇深并当场互动提问探讨:

    一、对清荣县人赵熙的瞻仰和缅怀。其诗《重庆》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及《南望》“绝代经巢第一流,乡人往往讳蛮陬。君看缥渺綦江路,万马如龙出贵州。”两首诗对重庆、綦江的评价,特别是重庆在四川,綦江在重庆、贵州的地位有清楚的认识。

    二、地名的演变探讨。

    呼归石,是因为早期重庆城地图像一只乌龟,城外朝天门水域上的一石滩与重庆城遥相呼应,可能因此被命名为呼龟石,后来才雅化为呼(夫)归石。猪、鸡屎街,鹅屎巷,应该是猪、鸡、鹅交易的集市,因到处都有猪、鸡、鹅屎,而被老百姓直白为猪、鸡屎街,鹅屎巷,即“市”为“屎”一下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三、刘子茹是綦江人而非万盛人。

    其是放牛娃出身,没有进过学堂,文化程度不高,但其有爱国爱家的正气情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扩充完成《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并且作为国礼送法国总统,是重庆的骄傲、也是綦江的骄傲。

    刘子茹是綦江人,其生前活动轨迹均在綦江,比如在金灵乡建立孤儿院,请的老师都是綦江的,其中还包括王良将军的父亲,他也有遗憾,比如准备在隆盛建一所职高,未能完成。

    不过对子如文化的发掘和开发,还得感谢曾经的历届万盛区政府的作为,相反綦江这边对历史人文开发这块的重视度就要弱一些。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过年过节给刘子如烧纸钱,烧袱子上都要写“綦江县”刘子如收,若写成“南桐矿区或万盛区”他还收不到。

    四、南桐矿区(万盛区前身)的成立及划为市直辖区,不能成为贬低周边的理由。因当时綦江、南川、贵州桐梓三地交界处的煤炭资源丰富,为了保供重庆主城,就把这片区域从三县划出来成立南桐矿区。

    当然保供城镇、保供工业这一壮举为整个重庆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并不只是南桐矿区的贡献。

    相反,却是在损害该区域原所属三县利益,延缓原三县发展的前提下的贡献。

    换句话说,这个贡献奖,原三县同样有一份儿。再举一个例,为支持南桐矿区,綦江县在1960年又响应上级号召,把1958年才新建的青年煤矿又划归南桐矿区。

    又换句话说,南桐矿区及后来的万盛区在计划经济年代的繁荣和相邻三县的相对落后,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剪刀差造成的,并非谁比谁勤劳或聪明。

    五、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并修建的綦江北渡大桥,当时也是綦江、南川方向进入重庆必经的公路大桥,为重庆的解放作出很大的贡献。

    六、木炭车的动力原理,木炭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产生一氧化碳(co) 推动汽车前行。在那个能源缺失的情况下,发挥了很大的交通运输作用。

    七、易教授的讲座诙谐风趣又有理有据,感谢易教授的讲解与分享。真有听君一讲座,胜读万年书的收获。

    一路打卡一路回归

    听完讲座走出书院,也是12:10分,外面下着雨,气温陡降,綦走一行在@纂山行 友友的暖心联系下,美美的享受一顿重庆街头的便餐,补充能量后,沿着枇杷山后街,经通远门、下十八梯、穿白象街往东水门方向,过东水门大桥到龙门浩老街坐车返程。一路上通远门厚重的双层拱形门洞,两门之间隔有采光的天井,高约100米的老城墙,以及城墙下看似城门的“和平隧道”,实际上是那个年代的汽车通道。通远门这个古建筑是古重庆的重要军事要塞;连接老重庆上、下半城的十八梯,古井,观音岩摩崖、重庆大轰炸遗址,同如今的网红打卡,古、今招牌,川流不息的人流融合,形成不一样的风景线;塑有汉白玉雕刻石象的白象街,保存有当年重庆首富李耀庭的老宅——卜凤居,以及当年洋行聚居的金融繁华景象;龙门浩老街优秀的历史建筑等等,无不彰显着老重庆的沧桑与变革。

    啊!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你独特的山水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远的宗教文化,打造集美景、人文与意境于一体的系列主题景观。且是我綦走人一日能走尽、一月能赏完、一年能消化的。

    “綦走发现”赏周边河山美景、访城乡史地人文、纠坊间传闻,证史实之瑕疵,利用周末,早发午至或晚至,从未间断,都是以走、访、看、思为主。今天是“綦走发现”七年来第一次以“坐听教授讲”为主的活动。感谢@搬螃蟹的引领,感谢重庆文保志愿者总队灵魂大哥“冰锅”的热心支持,以及@篆山行的路线策划等。感谢专题讲座主持人@袋鼠翔翔 对我们统一着装出行的“綦走发现”的欢迎与肯定。期待有朝一日如其所说来綦江为我们开设专题讲座。同时也感谢抽出时间来阅读的你,因此次綦走节点多,信息量大,就让我如复读机般记录下来供你回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加发现重庆大讲堂:穿越历史的地图,探寻重庆的过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xs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