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安慰都不行呢?

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安慰都不行呢?

作者: 慧玲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3-08-31 23:33 被阅读0次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37天早安问候。

    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安慰都不行呢?我们可以从头脑理论来看看。

    大脑的潜意识追寻的法则,已知就是安全的,未知就是不安全的,是痛苦的。

    大人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讲道理、说教或者安慰,这都是意识层面在大脑理性区---前额叶皮质做工作。然而,当孩子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前额叶皮质并不能如正常状态工作,语言上的工作不仅不能帮助到孩子,反而加大对孩子信息的加载,进一步刺激孩子情绪脑反应,孩子的情绪不仅不会好转,反而更加恶化。然而,大人讲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孩子无力辩驳反抗,只好通过发脾气、甩脸色来发泄不满。

    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首先,我们要共情。接住孩子的情绪,双轨沟通,帮助孩子渡过情绪的风暴。父母要切记,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共情是很有力量的。

    1.共情会激发情感的联结。

    共情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还会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冲突面对问题。当孩子的情绪能够被父母看见,他们就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理解,孩子就有了安全感,也学会了在与他人交往遇到他人的情绪问题时如何回应,进而慢慢学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世界。

    2.共情能够平复孩子的情绪。

    共情相当于情感的急救。当孩子得到父母的倾听理解时,孩子有了安全感,情绪就能减弱。父母允许孩子表达情绪,情绪就会减弱它的威力。当情绪平复,孩子的心就可以再次静下来,才能有好的状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

    3.共情能够给孩子自我纠正的能力。

    当孩子的情绪好转,理性大脑就会接管。理性回来后,他才能更容易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父母急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情绪平复后,孩子的大脑就会自组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父母要和孩子做到共情,并不容易。共情要极为克制,与孩子共情,我们要用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说话,而不是用自己头脑和孩子对话。与孩子共情,我们要做真实的父母,首先要自己联结到自己的内心,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所以,在共情前,我们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最简单的核查方法,就是深呼吸,慢慢地吸气,慢慢地呼气,感觉气体从身体里吸入呼出的感受,感觉到自己胸口舒坦、气息平稳,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和孩子共情。否则,我们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绪带走。

    动力催眠推崇的共情的方法非常简单,它的公式就是:

    1.和孩子肢体接触

    (能抱就抱,不能抱就拍拍,肢体的接触就是潜意识的沟通)+语言表达孩子的情绪(重复孩子的话,把孩子的情绪感受用情绪词说出来)。

    比如:“啊,是啊,这么多书,这么重。”(重复孩子的话,表达他的话被我听见,他的情绪我有看见)。

    2.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焦虑紧张的孩子特别容易“砸”时间来应对沉重的学习任务,试图通过“勤奋”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慌。然后,以牺牲睡眠为代价,不仅换不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让孩子进入恶性循环----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成绩不升反降,孩子越来越焦虑,严重时出现神经衰弱,孩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的2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100名大学生的睡眠习惯发现,多数睡眠质量、时间以及睡眠习惯持续性好的学生,成绩会更好。

    这项研究证明,睡眠时间越充足的人,考试成绩也越高。

    这项研究还发现,睡眠不足会影响认知能力。假如有一个17个小时没有睡觉的人,他的认知能力就仅能相当于一个血液酒精浓度为0.05%的人。

    大脑会利用睡眠的时间挑选出当天各项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并将其存入记忆,其他的信息则被删除,为大脑保存了能量。而且大脑的存储记忆空间是有限的,一味地增加学习信息,很快就会触到大脑能力的上限,学习过程也会停止。

    所以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睡眠问题,务必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

    所以,家长无需给孩子过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话说一遍就够,不要重复说。道理孩子都知道,说多了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谁着急,力就在谁那里。孩子的学习一定需要他自己内在动力的驱动,不是外力可以推动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安慰都不行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xt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