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以前上坟一般是清明节前一天,近年来有所突破,前几天或前一周皆可,无需集中在前一天。上班的人也大都选择休息日上坟祭祀。
兄弟姊妹们这时候按照约定陆续到达。先吃饭,吃完饭后再去墓地上坟。墓地比较分散,太爷的,爷爷奶奶,叔叔的,父亲的,在好几个地方。
墓地周围青草在发芽,干枯的草在上面覆盖着。时常看见有人烧纸钱一不小心,把草点燃了,漫山遍野火光冲天,把大人小孩吓得直哆嗦。这几年,防火抓得紧,许多人为了安全期间,手里提个水桶,把纸烧在水桶里,心里也踏实多了。
在坟上有的想起了过去的悲伤,免不了泪流满面,有的觉得对不住已离世的人,说上几句愧疚的话语,有的吩咐亡人不要再惦记活在世上的人,有的人希望得到祖先保佑,等等。
小时候跟着父亲上坟,是最期盼的事,因为可以吃到剩下的祭品,譬如炒鸡蛋,点心之类的。总想着少祭奠一点,多剩下一些。
现在给父亲上坟,墓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祭品,再也没有小孩去羡慕那些祭品了。
上坟看起来是祭祀亡人,实质上也是提醒后人,不管路走多远,干了多大的买卖,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姓什么?叫什么?
有点累,视力往往在这个时候便模糊不清,字也半天登不上去,就先写到这里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