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纳兰性德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这首词或是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季。秋雨过后,小窗红烛,听蟋蟀声起,凉意渐生,词人不禁想起了他乡的友人,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友人。
这首词的上片将思念友人之情描述的如悲如初。下片则是沉思,依然饱含深怨,所描述到的景物也是带上了感情色彩。全词词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才刚刚听到窗外有雨声,就已经感觉到浓浓的秋意了。这浓浓的秋意,不仅仅是外界的寒凉,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凄凉。
没有了知己的陪伴,那份孤独与寂寞如同冷风般袭来,让人倍感凉意。在这夜雨之中,蟋蟀的悲鸣声格外清晰,它们或许知道自己生命无多,故而叫声凄厉。在夜色下,这更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怨。
“绕砌蛋蟹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上片在凄凄切切的情愫中结束,纳兰将思念友人之心情描述得如悲如切,这首词是思念友人,却又好像是词人自悲自切的呢喃自语。
“ 乱山千迭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眼前乱石堆砌,远山横陈江上,江水滔滔,滚滚东逝去。思念的友人,如今漂泊在何方?无法得知他的行踪,只能回忆着过去美好的日子,来温暖内心。纳兰与好友之间没有联系,让他内心充满不安。
“知香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这是纳兰在反问友人的话,是否知道有人在思念你呢?是否会因为被思念而感到凄凉呢?
友人自然是无法感受到纳兰千里外的思念的,但纳兰在此的疑问,可以看出纳兰的纯真心性,这个才华横溢的清初才子,其实只是一个渴望友谊与关爱的男子。
词的初衷是思念友人,但当写到最后,却变成了纳兰自怨自艾的一首自哀词。全词词人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5496/3c16001dbe046c0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