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假期的这一周,我发现自己还是跌入情绪风暴里了,以往可能是因为假期无处可去引发不安,现在大概是害怕与公婆相处而倍感焦虑。
旧的问题消失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我的状态是一样的糟糕。比起之前的失控,我这次与江同学闹脾气的情况减少了,包括次数和程度,也更能觉察自己低迷的状态,尝试找到焦虑源头。
一周以来每天醒来都提不起劲来,但还是坚持了完成心理辅导的线上练习,简书日更与运动打卡。虽然拖延,但仍旧会争取在一天结束前马马虎虎也要完成。
心理辅导线上课里有讲过,允许情绪与我们同在,带着情绪去做事情可能会表现不好,但能够保证我们每天都朝着自己认定的价值方向前进,去完成当前重要的事情,至少没有停下脚步。
这一次的假期焦虑提供了机会让我锻炼这种能力。可是初级阶段真的太需要毅力,每天都在放弃边缘咬牙坚持。
日常里尽量平心静气跟江同学谈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绪,控制住不把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提醒自己避免产生争吵。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今天正式开启假期的早晨,我在洗漱的时候似乎找到了自己焦虑的重要源头。
为什么害怕回去见公婆?为什么想要逃避与他们相处?为什么焦虑不安总会如期到来?
可能是害怕自己病殃殃的状态被证实。真正逃避的不是与他们的相处,可能是面对他们质疑担忧的眼神产生不好的情绪。这就好像是自欺欺人的真相要被揭开了,而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那样慌张……时刻都想要落荒而逃,怎能不焦虑?
焦虑之所以会提前如期到来,大约是因为长假的行程需要提前确定,一旦确定,我当然会一遍遍计划如何逃跑……
正如纸是如何也包不住火的,总有回家的时刻,所以注定跑不掉。
然后,我只好放弃挣扎了。选择用一周低迷颓丧的状态来提前自证,“那就大胆承认吧,自己状态就是这样糟糕的。”
没有选择用更积极的态度去管理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去调整情绪,采取行动保持作息规律去改善气色。原因很简单,因为堕落颓丧比积极行动更简单更容易。
可能还存在这种心理,“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好起来的。”如果没有努力,糟糕是正常的。从这个思维逻辑里获得虚假的自我安慰。
可能,我心底真正害怕的是去面对“可能努力了也没有完全变好”的结果。
以往经历累积的挫败感有点多,加上自我认知偏差,我习惯性用自欺回避失败的出现。这是第一次自己觉察到这点。
“带着情绪朝着价值目标前进”同样适用于纠正这种偏差,那就从今天开始选择积极行动吧。
最后想起了心理课程里提到的一句话“逃避不可耻,但经常没用。”
总结得很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