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两本书的时候心情都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而亦舒就像张小娴,善于把人间百态用平淡的生活引导成一幅生动的画,让它在人们面前尽显无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真实和无德的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欲望,正是因为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他和她不小心有了特雷莎。
她不爱特蕾莎,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这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两次离婚史的人。
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我想这段令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米兰把九种特质分配给九个人,而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出一个,她谁都想要,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当特雷莎向妈妈要求自己的基本权利时,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那是她才意识到一切正离她而去,最后她用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可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来没有负起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家庭。
所以,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而另一方面,米兰究竟要传达怎样的爱情观。
曾经我以为是感性的东西是无条件的,而在这本书里,这种观点几乎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你要清楚自己的需要,找个可以满足你需要的人,用心包容对方的缺点,旅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
米兰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他就越真实存在。”所以我想,大概负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是存在的。
看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时,我脑子乱成一团,理不清思绪,于是刻意把某一段重复地读或思考他要表达的意义,至今我也不能说我看懂了这本书,这本书如万花筒般的哲理问题“纠结”了我的大脑,同情与背叛,性友谊,媚俗与美好,灵魂与肉体,轻与重……
文中也并不是没有美好的面,小说主人公特雷莎就是一个美好的人。她对爱情的专注与负责,对丈夫的宽容与忍受,对事业的认真与执着……
她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正如萨比娜所说——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即使托马斯、弗比茨、萨比娜被“轻”压倒了,特雷莎还是恪守人生的戒尺,这就是她的境界。
纵然这本小说让我混乱,可主旨还是明显的,它是对人类生命之轻的否定。对于小说的有些内容,从个人来说,我是不能接受的,但这确实也是对当今这个世界的真实典型的描写,正如米兰在小说中提到的“它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总之,米兰·昆德拉揭露的社会问题值得所有人去探索,去思考……
喜宝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其实,我并不贫乏。
初看看亦舒的《喜宝》,我一直纠结女主人公姜喜宝的名字,照我看不论从哪个角度打量都俗,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便释然了。姜喜宝这个名字还是挺好的,在人前,“姜小姐”高贵而典雅,人后,“小宝”二字媚由名生。
故事开始于喜宝在飞机上遇到富家女勖聪慧,从此便与勖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说:“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幅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了又试,却没有人买,待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我情愿做一幅画,被选中了即使挂在那儿也是好的,我不愿易主。”于是,她真成了一幅画,勖存姿,一个富可敌国却失了青春的人手中的画。
我想是因为喜宝太真实,真是的拼搏,真实的呼吸,直面自己,毫不做作,这份真实像黑暗中的光芒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接近。到后来,好多人认为喜宝堕落了,放弃了剑桥的文凭,不惜赔上了青春和灵魂。其实她只要爱,很多很多的爱,让人溺毙的爱。
可是她又太现实,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有人说爱她,她不会高兴,除非这份爱可以折现;如果有人说恨她,她也不会伤心,明天的太阳还是照样升起。
故事末了,勖存姿死了,在大女儿自杀,小女儿远去大陆,儿子疯后死了,喜宝成了香港少有的年轻富婆。
喜宝相比嫁进姜家的曹七巧则幸福得多,二十出头的喜宝依旧年轻美丽聪慧,她是多金的,也是自由的。
的确,勖存姿的故事完了,她姜喜宝的故事还长着呢,套用狄更斯的话说,这是最坏的开始,也是最好的开始。
特雷莎和喜宝,两个女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空间地域,却给我同样的感受,不管是同情还是敬佩,我都想说,我喜欢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