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为了学习专业技能,自费了一万多块钱去了外省参加培训。
自己掏钱吃饭、住宿、交培训费。
曾经自己一手拎着伞,一手提着电脑包,在异乡的雨天中,穿行往返在五平米的出租间到园区之间。
有一天晚上,我离开实验室时,看到园区篮球场的同事们在打篮球。静谧的月光下,篮球鞋和篮球发出的摩擦声,让我有些恍惚。
以至于多年以后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夜晚和那次培训。
那个曾经奋不顾身的自己。
那个勇敢于追求自己理想的自己。
那个背着电脑,拎着书在雨中穿行的自己。
那个在每个孤独的夜里对自己说加油别气馁的自己。
我好怀念那时候的自己。
我把那样珍贵的自己给弄丢了。
从此以后,我就以为这样的人除了我自己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然而,当我遇到和自己同样奋不顾身的这样一个人时,我又被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自责和愧疚。
我又一次经历了我当年的苦痛和委屈。更可怕的是,别人也经历了我经历的那些不堪往事。
甚至他更惨。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里面,一定要加上“学而不得”、“学而无门”。
其实我挺生气的。
虽然我也是一个很执拗的人,虽然我能理解执拗人的原则和想法。
所以我虽然很生气,但我只是想起了当年帮助过我的刘老师,还有园区的李老师。
我记得我自己打车到园区的时候,是李老师把我领进园区,把我介绍给园区的领导,并在他领导面前说会保证我在这个完全陌生城市里的安全,为我争取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其实生气不生气都是比较出来的,这是事实。如果当初李老师一口回绝我,我那时就不可能进园区的大门,只能拖着行李原路滚回单位。那样即便我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再被拒绝,我也会觉得人生本就是这样。
可怜的就是,在品尝过人生的温暖与爱意之后,就会觉得冬天的寒风异常的刺骨。
我的人生中,估计很难再有李老师那样的老师了吧。
曾经有个视频,是北大研究建盏的学生在直播介绍建盏,但是直播间观看的人数始终只有个位数。但是他发现有一个人始终在直播间里,一句话也不说,点开主页什么也没有。后来,后来他才知道陪伴他直播到深夜的,是他80岁的导师。
这样神奇的事情,估计也只会发生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地方了。
起码在我的人生中,还没有过肯为我这么做的老师,甚至还没有过对我完全信任的老师。
当然了,我并不足够优秀,也并不值得任何人的信任。
没有人愿意坚定的选择我,我并不感觉到奇怪。
毕竟,我自己也不会去选择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