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0年代战争时期的文学

40年代战争时期的文学

作者: 幽默君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20:40 被阅读0次

    40年代文学主要有四种形态: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孤岛文学。

    国统区文学整体呈现出开放的现实主义特色,并集中于两个领域:首先是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其次是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从作家的创作内容看,里面笼罩着当时所特有的氛围:紧张、愤激、嘲谑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与不安。具体有四种形态:小说、戏剧、诗歌、杂文。文章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而且通过许多途径迅速及时地反映出人民的爱憎,喊出人民的心声。

    解放区文学的总特点是审美意识与主题意蕴的现实化,人物形象的类型化,问题形式的大众化,创作的基调为明朗、素朴。大多是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以及对人民群众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总体文学内涵彰显了革命战争年代崇高的革命意识,并通过与文学叙事的有机结合参与了现代中国革命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值得一提的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鲜活清新的写出解放区的新气象和新人形象,很具有参考价值和思考意义。

    沦陷区的作家于"言"与"不言'两方面都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他们只能在夹缝中进行艰苦的挣扎,坚守着文学的阵地。从注重人生斗争、飞扬的一面转向注重人生的和谐与安稳,从用“斩钉截铁”的“强烈的对照”写“极端的人”转而用“参差的对照”写“不彻底的人物”;从追求力的成份大于美的成份的悲壮转向追求苍凉的人生与审美境界。这样的从时代中心主题向“日常工活”与“永久的人性”的转向,所形成是更靠近社会现实的"反英雄、反浪漫"的倾向,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

    最后,范围很小的上海“孤岛”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包括由“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组织的“上海剧艺社”在内的各种专业和业余的剧团,最多时达120个之多。这些剧团常组织联合演出,除了配合抗日的剧目,也上演较有艺术水准的翻译剧和历史剧。这时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0年代战争时期的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ei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