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这样的约谈,会有效果吗?
每天的在校生活,似乎是一成不变的,似乎又会有新的事情发生。我们的心情,有时候也会随着孩子们不同的表现而发生变化。
早晨第一节课后,我们开始了大课间活动,此时,该我们组织孩子们出操了。走出办公室,来到四楼楼梯口看着所有学生出操。
操场上,孩子们开始跑操了,天气比较热,大多数孩子穿的半袖,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格外精神;有的孩子仍然穿的校服,看起来比较热,还有的孩子,跑过去,总感觉脖子上缺了点什么。
“这位男生,你出来一下。”当我站在队列外面巡视学生跑操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一位和他人不同的男生。只见他穿的不是校服半袖,脖子上也空空如也。
“你仔细思考一下,想想老师为何叫你出来。老师看你能够想出来吗?”
……
“那位男生,你也出来一下。”当学生跑第二圈的时候,我又发现了另外一名学生,脖子上也空空如也。
“你知道我为何叫你俩出队列?”
“老师,不知道。”学生A说。
“老师,胡同学刚才打我,所以我没有认真跑操。”学生B说。
看来,学生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于是,我又引导他们继续检查,同时还提醒他们,可以互相帮忙检查,看一看,反思一下。或许是他们真的没有意识到,或许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红领巾那里。在我第二次询问的时候,他们仍然不知道。
“低头检查一下,看老师平日要求你们,经常强调的有什么?”
“纪律,可能我们没有认真跑操,我和胡同学一直打闹着玩,所以,今天被您约谈了。”
“嗯,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却不是我约你们出来的第一个原因,好好思考。”
……
此时,我再次巡视各个班级,各班已经开始回教室了。
“老师,我知道了,我没有穿校服半袖。”B同学告诉我。
“很好,你能够发现你没有穿校服半袖,提出表扬,这就说明你认真反思了,但是,还有一个,你能想出来吗?”我继续追问。
“老师,我没有佩戴红领巾。”
“很好,首先,老师表扬你由刚开始的埋怨他人,到反思自己在队列中自己的表现也不够好;其次,你能够仔细反思,发现自己没有穿校服半袖,最后,你终于反省到自己没有佩戴红领巾,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很开心。”
随后,和他谈了相关的话题,他也告诉我小学生就应该佩戴红领巾,以后该如何做。随后,当我问到他的学业如何时,他告诉我:“老师,我学习不好。”
面对他对自己的定位,我不知怎的,心里竟然有一丝酸楚。这个标签,是他自己定义的,还是他人定义的?能不能改呢?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你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如果是听不懂,以后上课认真听,争取笑话在课堂,如果自己粗心,以后争取细心。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肯定能够超越过去的自己。”
“我记住了,李老师,老师再见。”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的内心是开心的,因为我看到了他态度的转变,也感受到了他发自肺腑地微笑,我只希望,他能够珍惜时间,迎头赶上。
随后我记起刚才还没有等我问出结果,就被班主任老师放走的那位学生,我表示无语。不管怎么样,走之前,是不是应该给我打声招呼呢?
不管怎么样,从昨天6位同学没有戴红领巾到今天只有2位学生,整体来说,自己和学生的约谈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毕竟,孩子们还是很单纯的,我们怎么管,他们怎么来,在唠叨的话语中、在精细化的管理中,一切会有好的改变。
此时的我想起了一句话:“教育应该是双向奔赴的。”教师在学校期待家长的配合,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应该配合我的工作呢?带走学生的出发点又是什么呢?
学校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里,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孩子,明显是不行的。教学如此,育人如此,管理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