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本书是在B站上一位博主的日常发布中看到的,身为一名地道的岭南人被书名的荔枝所吸引了。同时也想起苏轼的诗《惠州一绝》里面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难怪杨贵妃想吃新鲜荔枝!
说起这本书的作者——马伯庸,只要再告诉你他的另一本著作《古董局中局》想必大家就会很熟悉,虽然这本还没有看过,但是却是经常听过。作者对历史是相当熟悉,同时对无荔枝的习性、岭南到长安的路程也是相当之熟悉,可谓信手拈来。作者对于人物内心活动、情绪的描写、情节的曲折所用文笔直击人心,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这本书故事跌宕起伏,又像古代的职场小说,主角李善德一个努力向上却又被现实狠狠打击,看不惯鱼肉百姓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之地,后又有安禄山事件,长安被破,李善德一家也正如赵书记所说因祸得福。世事无常,福祸相依,焉知是福是祸?
故事从主角李善德告假半天出来贷款购房说起,这也是告诫我们没事不要请假🤣有时就有倒霉事腿托到你身上。请假半天,同事就把从岭南采购新鲜荔枝的差事推给了李善德,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美差,待查清差事后才知道自己被所有人所坑害。失魂落泊的时候,遇到韩洄跟杜甫,韩洄是职场老手,一语便道破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而杜甫说要去实地考察才能知道这个事是否真的不可行,真真实在的实干家。李善德也认为要亲自看一下,明白能让自己掉脑袋的差事到底是真无解还是另有天地。
李善德行使了作为荔枝使的权力,安置家人后就孤零零的出发前往岭南。路越走心就越寒,路程上是无法缩短的,更没有什么捷径,而且以前的道路及交通工具都没有现在这么好,靠的还是原始的人力、马力。终于到达岭南之后,岭南经略使也是一番瞧不起且极不配合,老实人李善德一开始不知道怎么跟这类人抢权力和财力。后来在商人的帮助启发下才一步一步的推进自己的计划。
他先到当地最好的荔枝园了解情况,虚心请教荔枝保鲜的方法,然后开始试验荔枝运送的路程、保鲜度,做好详细记录,且不断改进。后又查阅了很多古籍,各类地方记录,又在当地人所说的荔枝不离枝就不会坏的玩笑中突然悟出延长荔枝保鲜的方法,同时结合实验出的最合适的路程得出了荔枝在十一天内送达即可保证新鲜荔枝送达长安。
李善德对于这个发现很满意,回长安想申请资源来实施这个计划。这个过程又遇到了各种推诿,最后在神秘人的推荐下才结识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相,才能顺利推进。但是权力之下,像驿站、商人、荔枝园等利益团体之外的人却是无端遭难,无辜遭殃,最后弄得忠仆丧命,好友之间不再信任甚至反目成仇。
最后在夜以继日的奔波中完成了任务,头发发白,右腿伤残。在知道右相如何从中获利后又为百姓鸣不平而得罪权势,本想着仕途生命到此终结,后又在神秘人的指引下最终化险为夷,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浮出水面。
虽是被贬岭南,但李善德却也是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