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你怀抱的那天没有太过明显的预兆,没有太多的欢呼,有的只是几个直属的长辈脸上挂了一丝欣喜,所有的原因只是因为出生在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偏远山区的小村庄,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对外面都怀着一份懵懂的憧憬与渴望,每一个长辈见面不过都是那几句,“好好读书,以后走出这个山旮旯,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这些如复读机般的话响彻了整个儿时年代。渐渐长大之后,开始幻想外面世界的模样,如今真的走出去了,感慨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也许一辈子无法忘却的地方,我想还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吧。
在我存有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家乡可以说是很穷很穷,虽然没有经历过三餐无食的日子,也不至于露宿街头,但一切的衣食住行真的太过于简陋,没有多余的换洗衣服,脏了,晚上洗过后,第二天干了又接着穿,一年四季就两双鞋,夏天的泡沫凉鞋,冬天的白网胶鞋,没有几件像样的家电,落地的电扇,黑白的电视,还有就是上电池的手电筒不知道能不能算家电,屋子里照亮的灯泡昏暗得叫人可怜,煮饭用的是火砖砌的灶头或煤炉,可惜煤炉烧的都不是煤,而是在山上找的树枝和木块,没有电磁炉,电饭煲,没有天然气,更没有空调,电脑,所有称之为高科技的一切似乎都不属于这个地方。
夏天很热,大多的男子几乎都是赤裸着上身,对于女子,毕竟农村还是过于封建保守,没有太多的暴露,生在南方,尽管炎热但还是不像北方那样,一到热天就在肩上搭着一张擦汗的帕子,(由于儿时的无知,我想的是南方的天很高,应该没那么热,但为什么我还是如此的黢黑,容我叹一口三分钟的长气),冬天,同样的寒冷,冷得让人不愿意出门,往往都是一家人围着火盆取暖,烤着红苕,拉着家常,偶尔听父辈们谈起他们在我这个年龄的事,原来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一代是所谓的幸运儿。
初中学了历史后,我想用“部落”一词来形容家乡是再好不过的了,那时对外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没有一条可以称为公路的路,更没有一辆可以称为客车的车,要是非得说有什么交通工具,我想那应该会是牛吧,小时候骑得最多的也就是牛了,要是我说我骑着牛上过学,你们会信吗?当然那时也有交易场所,也就是今天的街道,虽然我没有过物物交换的经历,但是那时被称为大钞的也就是十元,二十元,五角,一元是再常见不过的货币了,所谓的交易市场不过也就是日常简单的一些生活用品的聚集地罢了,没有五颜六色的奢侈品,玩物,不过说起玩物,这就让我不得不提一提我小时候玩过的东西了,竹子做的水枪,树杈做的弹弓,废纸做的风车,玻璃弹,火柴盒,啤酒盖……但说玩得最多的还要数那田里的泥巴了,干的,稀的,红的,黑的,总能换着花样的玩。
也许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吧,那时的小孩特别容易养活,取的名字也是特别的丑陋,放到今天来说肯定是不能入耳的,老人们说名字越丑,命越大,庆幸我的名字还算带有一分我自以为是的帅气,难道这会是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的原因,真的是越想越玄乎,得亏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信的是共产主义,学的是毛爷爷和邓爷爷的思想理论,自打出生以来,记事以后,就不知道娇生惯养的含义,母亲说想想以前的我还是挺可怜的,要是遇到田里农忙,就把我抱到田边,挖一个坑放进去自己一个人待在里面玩,忙完之后又才来把我抱着一起回家,我想大多数的你们没有如此的经历吧,不要羡慕,我可是从小就摸爬滚打走过来的。
小小的村庄,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左邻右舍,给人的感觉都是特别的真切,没有太多的小心思,更不会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事发生,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特别容易,要是遇到忙季三五家人合在一起,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就这样帮帮忙忙的干完整得忙季的农活,如果要是闲季,肯定也是三五成群的人坐到一起,聊聊家常,摆摆龙门阵,追名逐利可以说是很少存在的,人们主要想的是庄稼地里的收成,而老人们对上天的祈祷也是为了一家人的平安健康,人与人之间没有攀比,没有讥讽,想的也就只是谁家有困难能帮一把就去帮一把,家乡生活可以说是很简单也很纯朴的。
山青水清树绿,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确也是这样,每年雨季,山上的野生菌,木耳,竹笋这些都成了饭桌上的常客,穿过村庄的那条小河,一年四季总是异常的清凉,整个夏天小河便成了我们天然的浴池,水底虽然没有成群的鱼虾,但每周的饭桌上几次鲜美的海味还是少不了的,背靠大山面朝小河,山山水水养育着这片淡淡清香的风土人情,千言万语写不完家乡的美,豪情壮志赞不完家乡的情,也许自己懂就好了。
科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家乡的面貌已然焕然一新,高速,高铁,纵横交错的交通盘绕着这片土地,富足的生活使老人孩子脸上挂满了笑容,幸运自己出生在了这个和平快速发展的年代,同时也不由得深切缅怀先辈们的付出,我深爱着西南一偶的这个小山村,虽无大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美,我的家乡,我的村人,光阴不老,我们不说再见,愿岁月如三四月般的春风温柔待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