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产生某种行为时,我会习惯性的去思考这背后的成因,最近一个事情就激起了我寻找背后成因的动力。我不愿给好的文章点赞。
这个行为产生以后立刻引起了我对自己这个心理活动的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 我不是应该要学会鼓励和赞赏别人吗?这不才是豁达的、积极的、有正能量的正确姿势吗?
我心里的另外一个声音说:“能不装吗?不喜欢给比你写的好的文章点赞就别点,装什么高尚啊。”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被某种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多去赞美别人是对的)绑架了,然后又不得不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做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国家地理-北极熊我顿时感觉这样不好,装是可以,但不能骗自己啊。那怎么办?
有办法,动用一下元认知能力,找下这背后的成因吧。
为什么不愿给别人点赞?不装 B 的说,因为他 / 她写的比我好,这里的他 / 她我理解为某个维度上和自己具有相似性的人(精准一点说,就是能让我感受到同辈压力的人),比如朋友、同事、同窗、社群成员等。
他 / 她写的比我好,大脑给我的直接反馈是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情绪,而大脑控制系统对令自己不舒服情绪是抵制的,这个时候,大脑会想尽办法来排除这种自卑感。
国家地理-鳄鱼于是,在这个排除的过程中,不同大脑就形成了不同的反馈,我罗列成了四类,下面来说下:
第一类反馈: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看过以后就关闭文章,不点赞,不评论。
第二类反馈:找到文章中的问题,或者作者的认知局限,即通过找到别人的不足来寻求自己内心的平衡,以获得 “豁达” 的心胸并给予点赞或评论。
第三类反馈:因为看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影子,内心欣慰且激动,并给出感同身受般的点赞或评论。
国家地理-陪伴第四类反馈:写的真好,这些 “作家” 就是厉害,总是能把问题说的这么清楚,我们公司的文案要是能写成这样就好了,点赞、点赞。
四类反馈说完,下面再来解读一下这四类反馈背后的心理活动。千万别走开,下面的内容说完就可以找到我为什么不愿给好的文章点赞的原因了。
第一类:因为我想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且也在努力着,但看完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差距太大,很受打击,甚至不能面对这个事实,怎么办?不看了,太闹心。
第二类:我觉得我的写作能力也很强,我的文章也不比他差多少,虽然我的阅读量没有他 / 她的高,那可能是我文章发的平台不够好,或者我没有他写的内容更贴近热点(找热点其实也是一种能力),而且他文章中的不少观点也是从别的地方拿来的,我只是懒得去拿...
不愿或者不敢面对差距的时候,人最擅长的就是去挖掘别人的不足,以寻求自己内心的平衡,以保证自己豁达的姿态,并给予点赞或者评论,但这多少有点装。
第三类:我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写作能力,我还可能就是一个内容创业的受益者,所以我看得懂那些好文章背后的付出。所以,我会为每个努力写出好内容的作者点赞,给他们 / 她们的文章写真诚的评论,这一点都不装。
第四类:这种能力我根本就不需要,就像一个男人根本不会因为一个女人长的漂亮而心生妒忌的感觉类似。当然除非这个漂亮女人抢走了他的男人。
说完这四类你能找到我为什么不愿给好的文章点赞了吗?
国家地理-训练很明显了,因为我的文章不如别人,然后心生自卑,接着为了排除这种自卑,我又做出了第一类或者第二类的反馈,而第一类或者第二类反馈背后的心理活动就是我不愿给好文章点赞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就是我习惯性的思考问题背后真正成因的过程。这里我想啰嗦一下,我觉得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很重要,因为这将极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那就我的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解决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要认清两个前提:
第一:我是真的想写出好文章的。
第二:我知道我还不具备写出好文章的能力。
国家地理-新生这里的意思是:想解决问题,前提是要先承认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再好的医生也没办法帮你。
所以,如果我真的想写出好文章,那我就要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不能装豁达,而是要努力成为第三类的真豁达。
那如何实现真豁达呢?
方法就是注重自己的成长,努力成功一次,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有用的。
所以,努力实现自我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其他的都是徒劳。
网友评论
成龙大哥说过,你给别人一个赞👍,只有一个手指是向外的,有四个手指是向内的,是给你自己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