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70575/6d40a65cbb346ac8.jpg)
任何事情都有玄机,即便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简单之事。
况且,或许世上就没什么事是微不足道的。
之所以有时候觉得容易,那是因为正好熟悉那隐藏的玄机。只是,一些人觉得容易的事,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就是难题,毕竟其未必能够明白个中机关。
工业会计的直接成本核算是有一套固定的方程式的。那是根据工艺和配方综合计算的结果。对于熟悉工艺的人来说,解开这个方程式根本就不是问题。可是,对于不熟悉又不愿意花精力去学习,去掌握的人来说,那就成了一道艰难的算式了。
我们请来的主管会计是一位原本就长期从事工业会计工作的刚退休老会计。尽管与我们的行业不一样,但工业会计的本质是相通的。因此尽管只是不用全勤的兼职会计,她还是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成了一位对企业特别负责的员工。
多年的财务和税务经验,令她对自己专业很是熟悉,可以说很多玄机都是游刃有余。在她的操作下,我们这么多年里客观上获得了很多利益的。如果不是她的操作,我们的产成品的账上数量将远远超过现在账本上记录的数字。当然,当时她采用的手法并不是她的发明,也绝不止我们一家在使用。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广泛采用的手法。那就是相同的投入量折算出更少的入库量。这是一个赤裸裸利用各方对相关工艺的熟悉程度不对等而进行的操作。当然,这是经不起考验的。
这种操作的最大漏洞是同一个品规在不同时间的直接成本会相差很大,因为会计无法做到微博先知,通常都要根据税务申报时候企业的税负情况与企业自身来临时调整。可是,除非特别的专项检查,平常谁又会专门去深究呢。因此似乎大家都“屡试不爽”。
对于我们遇到的麻烦来说,这个“屡试不爽”是已经做在账簿中了的更改不了了的现实。发现或者不不发现已是由不得我们了,只有交给天意。
只是,有的事还是可以挣扎一下的,比如库房里货品的模样,比如半成品的操作……
早安,二月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