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C&B15班《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八次课备忘录

C&B15班《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八次课备忘录

作者: 团的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1-27 23:03 被阅读52次

    本体论:建构对自身认知的基底与框架。

    当下的这个时代,很多人看不到身处的时代,就算看到了也无能为力,都处在矇昧之中,人和人之间弥漫着很深的戾气和恶意,课程的开场,老T如是说,做时代的弄潮儿,意味着开创与不断试错,就算犯错也要学着“放过自己”,否则容易把自己钉在道德十字架上。

    我理解的这个时代,就是当“旧道德”遇到“新道德”过程产生剧烈的碰撞,虽然生活于同一时代,而人与人的意识鸿沟却越发增大,传统,现代,后现代的意识集中在同一时代,完美还是完整的价值取向在一个个体身上的冲突也日益明显,却也有更多人走向更完整的人性,就像是诺伊曼所称的“旧道德”——将精神的完美定为标准和目标的西方宗教传统和心理传统——要求我们应该只拥有我们人性的善良部分,同时,通过将消极面投射到别人身上而保持这一言过其实的自我理想化。诺伊曼认为,深度心理学的顿悟为我们提供了超出此种做法而进展到“新道德”的许可与方法。在这种新道德中,由于摆脱了徒劳的抱负和完美的要求,我们可以拥有和应付我们的全部人性。在这方面,最高的价值不再是尽善尽美,而是完整与现实。这样的道德要求我们认出和直接地对付我们的不受欢迎的人性,而不是将它投射到敌人身上。

    究竟什么是合乎本性的呢?

    你必须总是把这记在心里:什么是整体的本性,什么是我的本性,两者怎么联系,我的本性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整体的一部分;没有人阻止你说或者做那符合本性(你是其中的一部分)的事情。摘自《沉思录》

    判断每一符合你本性的言行,不要受来自任何人的谴责或话语的影响,而如果做或说一件事是好的,不要把它想做对你是无价值的。因为那些人有他们特殊的指导原则,遵循着他们特殊的活动,你不要重视那些事情,而是直接前进,遵从你自己的本性和共同的本性,遵循两者合而为一的道路。摘自《沉思录》

    本体论认知框架:
    主体与精神母体
    外在现实与寄生兽式精神俘获

    这里讲的主体是功能主体与动力水平,功能性的完整性与深度,而动力的深度,持续推动去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

    精神母体给我们制造了怎样的视角?怎样的幻像?精神母体中的幻想制造的种种幻像是恶的根源。

    恶从哪里来?

    如何转化恶?

    低自尊——对抗——恶意,我们被刺伤过的是哪些点?哪些曾经经历的事情破坏过我们的自尊?那些创伤直接连着独立运作的情结一次次的“使坏”,连我们都无法意识到的恶意在类似的情景中不断被激发,愤怒太多就要作恶,多次的循环反复之后是一个个坚固的结构,那背后关联的也许就是一个个的父亲或母亲原型,那些无意识就内化的关系模式就这样操纵着我们,我们一遍遍抓住补偿羸弱自体的元素,所以与审美、音乐毫不沾边,课上老T降到外倾情感的孩子说自己喜欢钢琴,钢琴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老T给孩子放了钢琴曲中,孩子并没有更深的体验钢琴曲带来的感受,而是首先关注到钢琴家所用的“三角钢琴”,的确,你有什么资本喜欢钢琴?不断说自己喜欢某样东西却无法坚持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妈妈是石林的彝族,常常被在昆明的亲戚嘲笑为“小彝族”,“小彝族”的背后是恶的嘲笑,是一种踩踏,我想那背后关联着恶的父亲原型,作为一个孩子他就这样被踩踏着,实则这些踩踏到后来已经来自自己内在的否定,愤怒与攻击,我常常想被锁定的人真的很苦,明明外面没有人却感觉到无数的“假想敌”。

    曾经有人说,当你喜欢一件事,世界都会你为你让道,喜欢到热爱是一种深度的情感激发与点燃,不断的转化成精神活性,所以精神母体的核心来自情感,基础是情感质素,更虚弱,更敏感的人,更易防御与关闭。

    情感纤细的孩子需要更高品质的响应,否则很容易受伤,某些纤细的人往往也承载着帮助他人修复创伤的责任,共情的基础基本上来自体验的感同身受,当然,我始终相信,他们的创伤也让他们必然走上修行的道路,进而有能力助人,推己及人,这也是使命与召唤。

    老T举例说了三种典型的精神母体:

    成仙式精神母体

    英雄主义式精神母体

    二次元精神母体

    试着对号入座,我是怎样的精神母体?我想大部分人应该是混合型,只是真正能够被意识觉知到的不多,基本上是潜意识运作,能够首先整合自己的人格面具与阴影,进而自我与原型能够联合运作的人,能够活出真实的本性,必然是旋转与悠然自得的,成仙是一种心灵超越世俗的状态,而英雄主义是落地践行中的使命感,不受世俗欲望驱使却能够勇于承担与保护,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站出来,背后往往站的是英雄主义的精神母体,我想伦理也是来自于这个基础。

    外在现实与寄生兽式的精神俘获:我们具有多高程度的现实检验能力?自体的任何发展都跟外部相连,现实检验能力越高,被俘获的程度越低。

    【几个重大的存在性问题】

    首要存在性问题便是“存在”本身,即对“外在现实”之本体论框架的发现 “存在”就是拥有的本体性认识——本质存在反抗非本质存在之斗争(struggle of being against non-being)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P44

    前现代情境中,传统在行动与本体论框架的联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专门适应本体论认知对象的组织性媒介,最初进行时间的排序性建构(当传统的行为模式居于主宰地位时,过去会把一系列“已被验证为真实的行为”插入未来之中,时间并非虚空,而是一以贯之的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本质存在模式”,此外,传统好创造了事物的固有感,它对认知元素和道德元素的糅合具有典型性)——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P45

    本体认知是理性的,思考是本质,存在的本质是意义,非本质的存在是虚无,本质的核心是将意义结构化,然后解构,理性的核心是看到本质与非本质,本质对抗着非本质,非本质牵引着本质。

    回到恶意,我认为对应的是坦诚,坦诚应该是对谁的?应该向谁交代?

    当陷入絮絮叨叨时,就像是口欲期未被满足的婴儿,我们能够接纳这样的自己吗?

    当看到自己在深深的依恋一些人,就像一个孩童依恋ta的双亲,我们能够接纳吗?

    可以“看见”并承认之,意味着我们已经有力量直视,所谓接纳是在不断直视的目光柔和之后,有能力让它们共存,有勇气承担后果,让自己定期获得美食的滋养,依恋的温度,当做路上歇脚的风景,然后继续行走,我们需要更深觉知的恰恰是这些对自己的苛刻与绝对清净生命的执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B15班《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八次课备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io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