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历史渊源: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习俗: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
相关的诗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自然天象的崇拜: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对于七夕这个节日我不是很了解,也不太感兴趣,通过查资料我学到很多知识,这篇文章也是通过百度来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