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以为长大好,可真到了中年,才发现“小小少年”确实没有太多烦恼。如诗人奥维德所言:“世上没有纯粹欢乐的事,总有一些焦虑与之同来。”
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各有各的焦虑,或多或少。既然焦虑无处不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学着自我治愈,不被其消耗、拖垮,活得不那么辛苦。
适当降低标准,破除完美倾向
从前,有名年轻人事事追求完美,但又因达不到要求而时常焦虑。为此,他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求教。
老者并未说教,而是给了他两个有缺口的水桶:“你只管拎着它们去打水,不管能不能打满,都请记得留意道路两旁。”
年轻人尽力将两个水桶打满,奈何还是一路走一路漏。眼看桶里的水越来越少,他气地蹲在了路边。
望着桶上不断涌出的井水,年轻人突然想起了老者的话,他猛地抬头看向路两侧:泼水桶缺口处流出的水,恰好灌溉了路边的鲜花。
完整的水桶未必是最好的,有缺口的水桶也未必百无一用。每个人都向往理想中完美的自己,然而这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事事顺心,每个人身上都有专属的光芒与阴影。
“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天资和环境的差异,注定了每个人的人生路径截然不同。过高的完美目标,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与其焦虑自己的不幸,不如改变思维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计划,然后专注下来,潜心努力。
具化焦虑原因,保持旁观心态
有人将“欲望”分为两类:一是“真实欲望”,指发自内心需要和喜欢的部分;另一种是“噪音欲望”,即为自己觉得自己应该需要,或是社会告诉我们应该需要的部分。比如有人买车,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或需要,而是觉得“周围人都买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极度焦虑,就是被这种“噪音欲望”蒙蔽了双眼。
有人正为房东免去了下半年涨租而激动不已,就在分享给同事后得知,人家的房子又升值了。一瞬间,焦虑四散开来。
然而,当冷静下来会发现,对当下的自己而言,房租不涨,不就是最需要和最值得开心的事情吗?
如果大脑被焦虑的情绪搞得一团乱麻,不妨将自己所焦虑的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来,加以分析。若事情虚妄,近期不可能实现,划掉它;如果问题真实,那就列出接下来马上可以采取的应对办法,并付诸实践。
“我们的脚踩到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也就没有了焦虑。”
减少外求,学会内观。试着在别人的生命里,扮演旁观者,在自己的人生中,发挥主导权。
我们的精神动力,不该是为了过得和谁一样,或者比谁更好,而是我希望,我需要和我值得。
运动激活快乐激素,阅读提升认知能力
《情感障碍杂志》上,曾刊登了这样一则科学实验。
科学家将286名焦虑症患者聚集起来,并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运动小组中。12周后,所有患者的焦虑症状均明显减轻。尤其是运动强度高的小组,焦虑水平下降幅度更大。
从生理角度看,运动可促进焦虑或压力相关脑区的功能,从而帮助缓解情绪。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别名为快乐激素的内啡肽,让人从内而外身心愉悦。
体育锻炼的确是治愈焦虑的良方,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让情绪随着汗水蒸发。这样能够更加彻底地预防、缓解焦虑。
同样,阅读也是治愈焦虑不可或缺的一味药剂。
有一名女作家,讲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生完孩子后,婆婆赶来和她一起带孩子。两个生活习惯迥异的人,突然朝夕相处,自然矛盾迭生。为此,她彻夜失眠,母乳骤减。多方原因促使她焦虑不已,与家人沟通无果后,最终求助于阅读。
直至一天,她看到一句话:“人的烦恼一半来源于自己的生活被侵犯,另一半来源于想侵犯他人。”顿时醍醐灌顶:原来,在她忍受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忍受自己。
随着知识的沉淀,人的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自然也就多了一份通达。
从此,她喜欢上了读书,情绪逐渐稳定,心境逐渐开阔。认知的提升带来了生活的翻转,她与婆婆慢慢亲近,日子也更顺了。
治愈焦虑的良方不仅仅是运动和阅读,任何一种良性习惯的培养,都会助于摆脱焦虑。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舞蹈,一段音乐,就足以让我们恢复元气。
罗翔说:“也许人生就是不断地在焦虑中学会成长,学会和焦虑和解,最后战胜焦虑。”
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焦虑的困扰,拥有完美的生活。
然而,当我们学会与这种复杂情绪共存,便会明白:焦虑,其实是因为我们正在穿越人生的隧道。虽然眼下黑暗,但过不了多久,出口的亮光,便会如约降临。
愿往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能不被焦虑裹挟,落落大方,活出明媚。(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