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男主角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女主人公便是他的前妻张幼仪。
那个时代奉行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有缠小脚,张幼仪三岁时就被妈妈拉来缠小脚,后来被思想已经开明的二哥解救了。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做主的那种,直到结婚那天才相见。中间仅仅只见过一次彼此的照片,张幼仪后来得知,徐志摩在看到她的照片时只说了一句话:“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追求的是西方文化的自由,在张幼仪生下大儿子不久后,他便得到父母的许可去到国外留学了。
两年后,张幼仪在公婆的帮助下来到了徐志摩的身边,却没有预期的快乐。徐志摩一直把他们俩的关系比作小脚与西服。
在张幼仪怀着次子彼得不久后,徐志摩便不打招呼的出走。为了生存,张幼仪不得不求助远在德国的二哥。生下彼得刚出院,张幼仪就收到了徐志摩的一封信,里面是离婚协议。离婚这个举动在当时也是很大胆的了。
张幼仪把她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惧怕;去德国后,一无所惧。
离婚后的张幼仪在德国住了三年,学习当幼稚园的老师这一技之长。遗憾的是,她的次子彼得在不到三岁的时候,因病离开了人世。
1925年春,回到国内的张幼仪已经是个比过去坚强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了。
回到国内的张幼仪曾先后担任东吴大学的老师,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等。
讽刺的是,离婚后的徐志摩与张幼仪反而有了更多的交流,徐志摩的衣服领带什么的都是到张幼仪的云裳服装公司做的。甚至在徐志摩出事的前一天他们见面时,徐志摩还问起他定做的几件衬衫。
徐志摩离开人世后,他的父亲一直由张幼仪照顾,直到十三年后辞世,张幼仪认为这么做是她的责任。
在徐家老爷辞世后,张幼仪继续每个月放三百元到陆小曼的户头,因为她认为供养陆小曼是她儿子的责任。
1953年,张幼仪嫁给一位苏医生。苏医生于1972年过世。彼时,张幼仪来到美国依亲,离儿孙近一些。
总有人问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张幼仪说她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她很迷惑,因为每个人都告诉她,她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一定是爱他的。可是,她没办法说什么叫爱,如果说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她最爱他。
1988年元月张幼仪于美国家中去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