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端木家达
《小脚与西服》创作者张邦梅是张幼仪血脉相连的侄孙女,这本书就是她根据张幼仪的口述整理而成的。
提到徐志摩的情史,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与他有缘无份的林徽因,或者是与他相爱相杀的陆小曼,反倒是那个与他结婚生子、为他牺牲一切的张幼仪,成了最可有可无的存在。
张幼仪与徐志摩(网图侵删))张幼仪,1900年岀生在江苏仪征的一个名门之家,她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5岁与徐志摩结婚,22岁又离婚,在经受了被弃婚、被人讥讽、丧子之痛等系列重大打击后,她克服重重困难,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了大上海商业帝国的杰出的银行家,这个过程中张幼仪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大家闺秀的张幼仪却被丈夫徐志摩称作“乡下来的土包子”。张幼仪十五岁嫁入徐家,徐志摩对张幼仪态度一直是冷冰冰的,开始她不知何故,直到有一天徐志摩家的一个佣人跟张幼仪说,徐志摩从看到她照片的第一眼就撇着嘴说道:“乡下来的土包子”,这时她才知道,她所深爱着的这个男人,根本瞧不起她。
张幼仪想,我读书识字,出生在大上海,又没有裹小脚,怎么会是乡下来的土包子呢?原来啊,在徐志摩看来,张幼仪受的是传统教育,只会相夫教子、侍奉公婆,思想保守,在婚姻上张幼仪又不懂得自由恋爱,只会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张幼仪没有裹小脚,在徐志摩先入为主的印象中,她就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
尽管如此,徐志摩却又不敢抗婚,他极不情愿地与张幼仪结婚,婚后第三年,他们有了一个男孩子取名“阿欢”,在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徐志摩寻机离开了张幼仪,兜兜转转,他先到美国学习,一段时间后又转到了英国学习。
2. 张幼仪是如何挺过离异丧子的至暗时刻的?
徐志摩家人怕他在英国学习时孤单,为了照顾他的生活,徐志摩的家人设法安排张幼仪去英国与他团聚,而张幼仪也对去英国充满了希望。她想通过在英国的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在丈夫心目中土包子形象。
到了英国,张幼仪与徐志摩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两人矛盾激化了。张幼仪怀孕在身正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徐志摩不辞而别离开了她,待孩子出生后时间不长,徐志摩又找到张幼仪提出要与她离婚,张幼仪考虑再三后决定同意离婚。就这样,在英国结束了他们之间长达七年无爱痛苦的婚姻。
离婚后,张幼仪成了弃妇,于是讽刺、嘲笑接踵而至。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到了德国,她想学习语言门槛较低的幼师专业,准备当一名自食其力的幼儿教师。那段时间她边带孩子边学习,可人有旦夕祸福,由于生活艰难,没钱治病,她的儿子“彼得”在三岁时不幸夭折。失去了婚姻、家庭、儿子的张幼仪想要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她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她的父母都健在,不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张幼仪突然之间想明白了一件事,以前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怕失去婚姻、爱情、名誉等等,结果所有的东西都离她而去,现在她要把握住命运,为自己而好好活一次,她终于鼓起勇气毅然回到了上海。
3、张幼仪的人生逆袭之路。在上海凭着一口流利的德语,张幼仪被东吴大学聘请为德语教师,不久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又邀请她出任该银行的副总裁,面对挑战,张幼仪边干边学,为了拯救濒临倒闭的银行,她大胆创新,例如,为了扩大业务,投资开办了一家高档的服装店,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银行终于扭亏为盈,即使在战争年代,别的银行倒闭关门情况下,而张幼仪的银行却赚得盆满钵满。由此她成为了上海的商业大享,几年前还是徐志摩眼里的“乡下来的土包子”,现在已成为上海的女子商业银行的总裁,到达了她人生的顶峰。
《小脚与西服》这本书中关于张幼仪人生逆袭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一开始人生的这副牌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它打好,并打下去。
网图侵删①参考(十点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