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便是出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徐志摩。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便与他有关。
1900年,张幼仪出生在江苏宝山的一户人家,那里离上海不远。家里兄弟姐妹不少,有十二个,八个儿子,四个女儿。父亲非常重视儿子们的教育,因为那是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所以女儿们没有正经上过学堂,都是给儿子们上课的夫子,课余时间给女儿们讲一些。
张幼仪三岁的时候,妈妈开始给她包小脚,那时候有裹小脚的习俗。小脚要怎么包呢?我小时候听奶奶说过,要轻轻的把脚趾弯到脚底,直到碰到脚后跟为止。再拿来长长的裹脚布,紧紧的缠牢,缠到最后只能用脚后跟和趾关节来走路。
奶奶说可疼了,如果疼得走路把脚翘起来,还会挨母亲的棍子。可是不裹不行啊,不裹小脚长大嫁不出去啊,当娘的不得不“心狠手辣”啊!
时值三岁的张幼仪,在她母亲给她裹脚时,极尽所能的大哭大叫。这样忍受了三天,每天看着阿妈拆下血淋淋的布条子,泡在水里,再重新绑紧。到第三天的时候,她的二哥再也受不了了,对他妈妈说:“把布条拆掉,现在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妈妈担忧的说:“现在心软了,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二哥说:“”她以后长大了要嫁不出去,我照顾她。”
就这样,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躲过了缠脚的命运。
父亲对儿子们教育非常重视,很早就送大一点的哥哥们去到上海学习德文和法文。即使在她七岁那年,家里出了变故,父亲的也没有牺牲儿子们的教育。幼仪却只看过儒家经典里给小孩子念的一些书,比如《孝经》这些,当然要求也不严格,不像儿子们每天都得背诵,还得受到父亲的严厉监督。
幼仪跟徐志摩的婚姻或许就是缘分使然吧。本来是给大姐相亲的,但是算命婆却说大姐要待到二十五岁以后才能出嫁,不然丈夫会早死。这自然的就轮到排行老二的张幼仪了。
其实算命婆算过他们的八字后,也说不合,如果幼仪要两年出生就好了,家人竟把幼仪的生辰改到了1898年,说是天作之合。至于妈妈为什么会同意这么做,幼仪一直也未能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