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动脑,思考
天才,现在不可能MADE IN CHINA

天才,现在不可能MADE IN CHINA

作者: 异声 | 来源:发表于2017-10-24 21:47 被阅读63次

    先生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便提到“(中国)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而多少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当今这个社会,仍旧没有适合培养天才的“泥土”。

    而现在的父母,却又急切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够成为天才,可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儿女成为“天才”呢?自己的儿女在哪方面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而“技压群雄”呢?深思熟虑之后,便想出一个“绝好”的法子——无论天赋于何时何地凸显,重要的是要“发现”和“挖掘”,于是,便为孩子报了很多的所谓的“培训班”,而后想着,倘若他喜欢,便让他继续学,这即是这个孩子的“天赋”了,倘不喜欢,须得换一个“培训班”,继续发掘孩子的“天赋”。

    然而,“特长”是必须要有的,这与孩子是否喜欢无关,而与父母的“面子”有关。于是,在逢年过节之时,我们鲜见大人之间的把酒言欢,更多是小孩子之间的“才艺比拼”,各式各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所谓的“节”,现在更多的是类似于父母教育孩子的“年(季)终总结”。

    那么,倘若有夫妇二人终于发现或挖掘出孩子的特长了,那这孩子将来便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么?大约也是不会的,发现者首先要做的,并不会是让孩子进一步关注这份“天赋”,使其进一步发展,而是花些心思使别人知道,这孩子有这样的“天赋”,在他们看来,这已然是成为“天才”了,也实在可以与其他“未有天才”者的家庭,拉开差距了。大约方仲永之父,首先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最终才会导致其“泯然众人矣”了吧。

    假使真的有“天才”的诞生,并且“充满活力”,只需培育,便可以生长的话,现在,也仍是没有“土壤”任其“发育”的。为何?因为当下的教育机制,是不许的。当下的“发现者”和“发掘者”,也是不许的。无论是怎样的“天才”,在其“监护者”和“监护机构”看来,是需最终走上“仕途”,才算得上是圆满。但最终这位“天才”能否在其“天赋”上有所建树,又是不需考量的,只需将来在社会有一席之地,便可皆大欢喜。曾听说有人总结恢复高考以来的10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所以,这样看来,“伤仲永”的事例,在今天反而是更多见的。

    或者,真的出现一个觉醒的“天才”——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活。这怕是会被身边的人视为“异类”的,此时,他也便不是“天才”,如若这位“天才”最终成功了,他便可以拾起以前的名号,旁人也大多会说:毕竟人家可是个天才啊!将这个人所受的艰辛与努力用“天才”二字,便可诠释了;若最终只过得在别人眼里没什么出奇,便会成为其他“天才”的负面教材。

    而后,现在影响“天才”诞生和“生长”的因素,除了外界因素之外,还有其自身因素。

    如果说先前的人们是因信息匮乏而错失很多机会的话,那么现在的人们则是因为信息“大爆炸”而迷失着自我,显得茫然无措。。。但于大众而言,科技所渗透的,除了生活,还有游戏,我们的“天才”面对如此众多的诱惑时,大抵注意力也是受限或者分散着的,“天才”若不能专注,他便不如日复一日努力的“平凡者”。然而更令人错愕的是:如今既是少见“破土”的天才,又是少见努力的平凡者。或者说,那些一如既往努力着的人,会被冠以“傻瓜”的名号吧?

    现在,仍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年代,也是一个难以孕育“天才”的年代,是一个一边扼杀着“天才”又一边呼吁“需要天才”的年代。可如何才能让大众真正看到“天才”的出现呢?大抵是需要先从改变我们的旧思想、旧观念开始入手的,去拥抱新的思想与新的态度,不要以“过来人”的姿态傲视并控制,甚至禁锢他们的思想。将来的世界,必定也是属于将来的人,而我们当下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成为培育这些“花”的“泥土”!努力成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艾思沈:厉害了,有种“社论”的feel。符号还是用符号吧,那个省略号最好不要用句号呢。:wink:
        异声: @微黙 嗯嗯,没错,我也觉得事例少了一些
        艾思沈:@卖砒霜的大男孩 尽量生动有趣些,你可以加点事例进去,这样更有说服力: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异声: @微黙 哈哈。。。真好,你真的来给我意见了,我现在不知道我这种文风怎样,需不需要改一下的。。。

      本文标题:天才,现在不可能MADE IN CHIN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lx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