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6008/5c226b9ac0fdb4ca.jpg)
今天早上没有雨,跳舞是注定了。七点钟准时起床,八点半要到练舞的地方。天很亮,带上伞出门。
八点刚过就下楼了,看到金色的阳光已经普照大地,立刻拿出伞撑开去跳舞的地方。
今天先跳《中国范儿》,玖月奇迹的歌,欢快节奏快,所以我没有参与表演,就在一旁静静地看,认真地学。
终于跳《好人多》了,电话铃声响了,原来是学会创研部部长打来电话,说我昨天写的新闻报道可以交给宣传部审核发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6008/5b8fc18a370c3701.jpg)
跳完舞准备去菜市买菜,看到部长发来链接,创研部研讨活动的报道已经发出来了。
回家以后,把链接发在朋友圈,不少朋友点赞。
四川省散文学会创研部二季度文创活动
5月28日下午两点半,四川省散文学会创研部在学会会议室准时举行了文创活动。学会分管副会长郎德辉、学会副秘书长兼创研部部长蓝星、副部长徐君成、副部长刘凤玲等共13名成员参与了此活动。
此次活动主题,针对蓝星5月19日在国家级报刋《经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书写乡村振兴的散文《大渡河畔若吉村》进行研讨。活动由蓝星主持,并简要讲述了此文的创作思路及过程。他说: “这篇散文的前提是事件、人物、过程都要真实,通过采访写下的内容就避免了抄百度资料、抄说明书,让读者阅读出散文的真情实感,实实在在感受到乡村振兴给若吉村带来的变化。”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在散文发表之前的苦思冥想反复推敲,文章至少修改了5遍以上。
活动中,大家就《大渡河畔若吉村》一文的阅读,纷纷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学会名誉副会长余懋勋首先发言,他说:“纵观《大渡河畔若吉村》一文,构思精巧,语言灵动,借助了小说创作方法,使散文凝练富有画面感。”
接下来,卢海阳和刘凤玲谈了自己的感受。卢海阳说:“《大渡河畔若吉村》一文,也可以定位于旅游散文,但是突出了乡村振兴的主题,这是这篇文章的亮点,阅读后使人感到很震撼。” 刘凤玲说:“该文的情节、人物设置引人入胜,特别是通过老板、司机、村书记和5号院的主人的描写,就把若吉村的今昔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光富和徐成君谈到:“这是一篇文短主体大的散文,写出了当前的三农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是一篇大散文。文中村书记一句288元一间房,旺季不长价写出了若吉村人的朴实。”
燕羽、刘文杰、刘亿认为散文《大渡河畔若吉村》,既像故事又像小说,很有画面感,有蒙太奇手法的闪回。令人阅读文字以后,仿佛看了一部电影,印象深刻。
赵前香、王平和李桂玉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这篇散文语言精炼,过渡自然。特别是结尾语言不多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令读者思绪万千,畅想着若吉村美好的未来。
最后,郎德辉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发言与研讨,他说蓝星这篇散文高屋建瓴,他笔下呈现的是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画卷”。曾经是“偏远小村落”的若吉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中逐步蜕变,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易居易业和美乡村”。作者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跨文本写作,散文化的呈现了自然美、乡村美和人物美。作者的这种写作状态,以及在写作中的思考和探索,值得大家学习。
很久没有写新闻,总算是又完成了一项作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6008/479738e29040a4f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