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诗词大会古诗新读诗友会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08:27 被阅读8次

慈姥竹①

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注释

①慈姥竹:又称“子母竹”。做箫笛较好竹种。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赏析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诗句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明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般动听,更胜笙箫奏出的“凤曲”。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妙趣横生。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坚韧顽强,从来不畏惧来自曲折恶劣的环境的折磨,亦是诗人喻己,托物言志,托慈姥竹“攒石生”的坚韧顽强,言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按照一般人对“慈姥竹”的理解,表现母子之爱,而是从竹的本性着眼,赞颂竹之“贞心”。此诗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诗人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结句又通过对比手法,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明写赞颂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诗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相关文章

  •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慈姥竹① 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

  • 清明节

    湖边柳色新,远地荒草深。 寒松悲风起,泪雨落纷纷。

  • 《临江仙》

    楼外青山寒翠色 偶然燕过无痕 三三两两早行人 时光不必老 何况已春深 湖海廿年寂寞志 说来多少天真 男儿义气...

  • 后春寒——寒菊

    春雨虽来寒未尽,琼葩不换哭落红。 最是妙人翠草色,颦眉怯怯躲北风。

  • 《凉州早春》

    笔落寒枝翠色浓,飞针夜雨绣桃红。 梨花不解相思意,却把青山变老翁。

  • 七绝·雨后岸柳(中华新韵)

    雨后河堤柳色寒,新裁翠氅正宜穿。 平波磨就梳妆镜,越照身姿腰越弯。

  • 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 ·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 波上寒焑翠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 温色•寒波

    温风辞林寒波起,虫鸟无鸣风竹破 欲寻星斗云密布,衣薄寒骨心茫然

  • 诗·村轨

    何意早争春?花开雨也寒。 零落结子后,草碧烟色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mm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