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在钟鼓楼附近的宾馆住宿,就到了附近的碑林博物院游览,碑林博物院的面积不大,但是里面的碑刻却是无所不有。
碑林博物院的门票可以和登城墙的门票统一购买,于是就买票先进入了碑林博物院。
碑林博物院里大多是汇集了由古及今的书法、绘画的碑刻,对于唐代的书法碑刻更是无所不备,颜真卿的《颜氏家训》、《多宝塔碑》,欧阳询的碑刻,甚或是的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的碑刻也在其中,黄庭坚的书法碑刻等等,在侧面的展室里面,有明清时期的碑刻,收集的不可谓不全面。
在这些碑刻的面前,久久的伫立,因自己也酷爱书法,平时也对照字帖临习,临习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等,尽管书法水平可称之为刚刚入门,但是书法字帖倒是置办的很齐全,没有临帖的字帖也经常的翻阅,倒也没有陌生之感。
在古人的碑刻之前,铁画银钩般的就矗立在哪里,难免思绪飘飞,兀自感慨。穿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法,仿佛是带着人的情感和温度,也正是这样的文化陈果,这样的艺术让我们领略到那样的一个盛世大唐。在那个时代,可称得上全民皆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如此,就连太宗皇帝,也是痴迷于书法,对褚遂良等人的书法更是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乃至于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当做了陪葬品,可见喜爱之深。也正为如此,唐朝不但是在诗歌上,在书法上也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初唐的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等,盛唐时期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的张旭、怀素和尚等等,为世人留下无数书法史上的佳作。
据说,欧阳询曾在路上遇到一碑刻,稍作停留就打马从碑刻的旁边经过了,走出去不远又打马回来,就卧在碑刻旁边整整一日方才离去,可见其对书法的痴迷程度。
据史书上记载,欧阳询的长相是很丑陋的,但是他的书法却是一流的,从隋朝做官,到了唐朝初年又继续做官。其为人也很谨慎,这些从他的字当中就能看得出来,中宫紧缩,穿插避让,于险中求稳。但是今人在临习欧阳询的字体的时候,大多抛却了字的险,只剩下了稳,甚至走了了机械僵化之徒,诸如田楷就是如此,很多书法初学者不明所以,法乎田楷,这样便也走入机械僵化之途,写的越像,就越难走出来。而我们反过来观看,田楷的字体,笔画均如电脑打印一般,何来美感,何来书写的温度,每一笔每一化都是一摸一样,这就难能称之为厚重的书法了,只能是字匠,当然写到二田这样也实属不易,也有几十年的功力。
在碑林博物院,讲解员可谓非常之专业,专业的背后是源于喜爱,正如论语中的这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这位讲解员就此出过一本关于书法和碑刻的书籍,在讲解的过程中更是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引人入胜,当然我们对于很多碑刻的了解也多是书中的记载,在现场听到这样专业的讲解,更是感到叹为观止。对于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和不甚知晓的大方,再结合着眼前的碑帖都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倘使没有解说,对于很多地方,我们只能观其外观,难以了解背后的故事了,当然对于很多旅游景点的解说,大多是提前背好的解说词,里面也不乏插诨打科的内容去吸引游客,但这样的解说大多只能是完成了解说任务。这位碑林博物院的解说员的解说,让人听来很过瘾。
碑林博物院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里面的石刻等确实非常丰富,有了这样的解说人员,边听边看,把碑林博物院转完大概是在两到三小时左右,倘使是走马观花的走,半小时就能看完了。
听完了讲解员的讲解,到侧面的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石刻,很多事从书中了解过的,很多是未见也未听说的。如细细的看来,估计的一天时间也看不完。走进这里,如同走进了艺术的宝库一般,倘使是珠光宝气的珠宝,看上一眼也就可以了,毕竟大多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而这些书法雕刻等艺术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古之人对于书法的练习不可谓不用功之深,钟繇练习书法,三十余载,坐则画地,卧则画被致穿;智永和尚练习书法,三十年不下楼,用坏的笔头数筐,埋之后,名之曰“退笔冢”。自己曾经用古文的文体写了一篇练习书法的心得体会,这里只是引用其中开头的一部分,对于这种练习书法的精神,今人不禁为之汗颜。纵观那些江湖提、甚或是有很多人用人体的器官书写,大可用少数的人将书法这门艺术弄得乌烟瘴气。一旦小有名气,即使没有书法的基本功底,也能带来更多的收入。
然则自己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参观了两个多小时就不无遗憾的走了出来,这时在外面的孩子已经打了好几个电话,一直问,“爸爸,里面有什么好看的呢?”。我又能说什么呢,只能是孩子长大了,便会懂了,但是如果不喜爱书法,也依然是难以提起兴趣来的。
从碑林里面走出来,向左侧一拐,便是等古城墙的入口处,买票登城墙,离开了碑林博物院,儿子复又高兴了起来。因为相较之于院内的处处石碑,儿子对于攀登古城墙则是兴趣盎然了。
(2019.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