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花钱之前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终于解放了。
—共鸣社区的精选文章—自从上高中以后就开始寄宿生活,那时候哥哥刚刚结婚,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每天都是大饼就萝卜咸菜,每半个月妈妈给我五十元的生活费,除去每天的饭钱、来回路费,必须剩下二十块钱再还给妈妈。
由于妈妈对我管教异常严厉,所以我每天都要想方设法的省钱。
那时候有一种袋装方便面叫做“甲一麦”,买十包按批发价算,总共四元。一袋方便面分两顿吃,面饼泡着吃或者干吃,里面的作料用馒头夹着吃。
吃不饱怎么办?那就再花五毛钱买三个馒头吃,重点是干吃。每天看着宿舍对面的那个女生吃一顿午饭去三次食堂,那是无比的羡慕啊!更不用说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这样走过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大学期间,一切都有所好转。
每月有五百元的生活费,只敢花三百,事实上一天的伙食费就不止十元。幸好自己学习努力,总是拿奖学金,时不时做些兼职,生活过得比较“富裕”。在妈妈的管控下,花钱依旧有计划。
2013年开始研究生的学习,噩梦开始了。
我好像得了一种拼命花钱的病,家里每季度只补助我2000元,其他的自己挣。那时候做三份兼职,研工部助管,每月500元;在外面抄方子每月200元;暑假兼职4000元;奖学金每月300元;寒假一天100元;老师师兄师姐的科研项目有一部分补助,一个项目大概500元,两个就是1000元。以上就是我每个月的额外收入。但是自然捉襟见肘,月月做月光族。
每次花钱之前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终于解放了。
钱花出去的那一刻感觉浑身的骨头都酥了,那种感觉太爽了。没有金钱的概念,即使每次寒假回家做很辛苦的体力活挣来的钱,花出去自己也不会感觉心疼。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高中大学时妈妈在金钱方面管的太严,以至于自己见到钱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甚至激动。
现在自己也做妈妈了,需要好好的思考一下什么才是正确的金钱观,什么才是正确的理财方法。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以节俭为本”,节俭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不会一味地强调节俭,一味地节流减少孩子的开支。
首先,必须要让宝宝明白什么是生活必需品,什么是没有必要的东西,也就是“断舍离”;其次,才是开源节流,合理理财。开源不一定要月薪一万或者十万,三千或者四千一样可以过得舒适惬意。
关键在于如何节流理财。
就我而言,我原来工资一个月4000元,单位管吃住,按理说自己没有什么支出,可是每当看到好东西,那种花钱的欲望便不可抑制的涌上心头,年底查支付宝,居然花了不到四万元,仔细看看订单,有百分之八十的东西是不需要的。
而我的一个同事每月工资3000元,同样管吃住,工作三年时间,存款近十万。
高收入人群工资很高,但是除去房贷车贷、奢侈品等消费,一年下来也所剩无几。其实关键就在于我们常常说的一件事情——规划。以及如何克服内心的欲望。很简单,就是记账,每一笔支出都是必需的。例如,衣服不穿破不买,手机能用就不换,交通工具能腿着绝不打滴滴等等。
其实也是在避免欲望作祟。
现代的社会房价水涨船高,仔细算一笔账下来,会发现租房反而比买房便宜,坐公交车比开私家车省钱省力,吃家常菜比吃鲍鱼海参得三高的几率低。可是面子让无数人走上了花钱如流水的不归路。花钱之前这样想一想,也许就会省下不少钱。
近两年,我很感谢我老公,一直提醒我合理支出,不是说一毛不拔,而是规划好每一笔钱。不是单纯“堵截”,而是通过规划“疏通”。
其实说到底省钱就是自律,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到,你会发现,除了省钱,你还会收获很多!
真实故事,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作者:王仁溪(亚军)
来源:共鸣社区
共鸣社区,数十万年轻人的心路成长打卡之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共鸣社区(gog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