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著称于世。它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但人们广泛欣赏青铜器却极为不易。
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技者具备熟悉素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9193/e98831b1b0620f6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9193/0e0e24f08104ebf9.jpg)
初始于清末,消失于民国,近五十年来几乎失传。多少文人墨客、金石学家沉浸在全形拓的乐趣中,相传清嘉庆道光年间文人阮文建公得三代彝器四种,海内金石名家争欲观瞻,他烦于应付,摹拓刻木,拓赠各友。
江苏镇江焦山寺僧六舟和尚感觉木刻有失原形,便与其研究手拓全形。初是以灯取形,把原器的尺寸量好画出轮廓,再以厚纸做漏子,用极薄六吉棉连纸扑墨拓之,拓前须先用白芨水以笔刷器上,再用湿棉花上纸,待纸干后,以绸包棉花作扑子拓之。这便是六舟和尚创拓的全形拓。
同治光绪时金石收藏家陈介祺采用“分纸拓”法,将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纹饰、器铭分拓,然后用笔蘸水划撕掉多余白纸,按事先画好图稿相应之需,把拓完的各部分拓片拼粘在一起,由于所绘图稿准确,用墨浓淡适宜,使得全形拓技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近代民国时期周希丁等人又将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技法应用到了全形拓之中,墨色更是考究,墨色浓淡相间,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大为增强。
古青铜器全形拓的拓法是拓器物前,选择最能代表该器物特征的最佳角度,用铅笔在准备好的绵连纸上轻轻画出一个形图,以表示器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再以形图为基础,画出被传拓器物原大的线描图,随后把标有器物各部位位置的绵连纸分先后覆在被拓器物上,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笔刷湿,上纸,用棕刷刷实,用墨拓黑后揭下,这样多次拓完器物的各个部位,完成全形拓。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滥觞期、发展期、鼎盛期。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人物,陈介祺簠斋专心研究,厚资求工拓为最精。后来周希丁精心钻研拓亦精妙,并广传其法,韩醒华、郝葆初、萧寿田、傅大卣等皆其门徒。
拓器物立体全形是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全形拓历来为文人学者所重视,全形拓作为收藏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
联合共鉴以求是、严谨的学术态度为广大古玩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提供专业鉴定服务,对各门类的藏品进行专家级“眼学”、“科技鉴定检测鉴定”服务,凭借着严谨、认真、客观的学术态度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其藏品做出专业,客观、真实、公正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