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3星|《美国商业简史》:从英国人殖民到金融危机,概括为主,极少有

3星|《美国商业简史》:从英国人殖民到金融危机,概括为主,极少有

作者: 左其盛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1:39 被阅读12次

    确实是美国商业简史,以概括为主,很少具体的商业故事。时间从英国人殖民美洲开始,到2008年金融危机。

    跟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相比,本书重点是美国商业的变化,视角更宏观,前者则具体考证一些企业的变迁。

    书中重点讲了美国商业史上的这么几个阶段:

    1:奴隶制的兴起与废除;

    2:英国纺织业兴起后,引发了美国的工业化,电报、铁路、公司都出现了;

    3:19世纪末,开始了公司的兼并潮,出现了许多大公司;

    4:大萧条;

    5:互联网泡沫;

    6:金融危机。

    书中的人和事,大都是我不熟悉的。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1:从位于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南部和巴拿马以北的中美洲地区)的金银矿,到位于今加拿大的法国人的毛皮捕获场,再到大规模的糖料、槐蓝属经济作物、烟草,最后是棉花种植园,欧洲殖民者利用美洲创造新财富、新的商业模式,并对产权、利润和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166

    2:大量运回西班牙的白银在货币市场泛滥,引发了持续一个世纪的通货膨胀并最终摧毁了西班牙经济。尽管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还保持着大地主的身份,却再也不能恢复到16世纪早期那样的经济地位了。#175

    3:英格兰人对北美的殖民从一开始就是由经济需求驱动的。尽管美国人经常回忆起这个过程背后的宗教精神——比如强调马萨诸塞州清教徒的故事,商业机遇和经济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宗教同样重要。#189

    4:事实上,最开始取得成功的两个英国殖民地——后来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的弗吉尼亚(1607年)和马萨诸塞海湾(1620年)——本身就是个私有公司。#192

    5:所罗门·诺萨普在1853年出版自传《为奴十二年》,他痛苦经历中令人怜悯的骇人惨状开始为人所知,尤其是在美国的北方地区。#347

    6:大多数的【奴隶】贸易是通过国家注资的股份公司组织的,这些公司致力于从事“三角贸易”:非洲商人为美洲提供奴隶,美洲拥有土地的殖民者为欧洲送去了原材料,欧洲则生产最终产品。#409

    7:对美国商业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的纺织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对棉花的需求。一个专业化的中间商链条形成了,这为棉花的流通提供了方便:棉花从南部的农场到中转中心和港口城市,然后上船前往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而棉花产量扩大也导致了奴隶数量增加。#636

    8:为了规避英国禁止工业新技术出口的法律,斯莱特把整个设计方案的大部分都背了下来,然后在他21岁的时候航行到了罗得岛。在和一个最先支付给他预付款的蜡烛制造商合作之后,斯莱特在18世纪90年代早期创造了一个水力驱动的机械化纺织作坊,积累了大量财富。#644

    9:在19世纪40年代,一群投资者创办了一项快速派件服务,用驿站马车把包裹从东海岸运向西部,然后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在10年之内,这个原始的合伙公司分裂成了几个专业化公司,其中包括富国银行和美国运通。#738

    10:不过电报对商业最深刻的影响还是体现在当时迅猛发展的铁路行业。电子通信允许铁路管理者协调日程表、根据变化的环境调整价格,更至关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撞车事故。铁路和电报的这种关系是相互促进的。#762

    11:【南北战争后,】除了丧失政治权力和源于奴隶的巨额财富之外,南方种植园园主也失去了他们在全球棉花市场顶端的支配地位,因为在东非、印度以及中东的棉花种植者很快就填补了空缺。#1032

    12:战争本身也给铁路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北方和南方都依赖铁路调动部队往返于前线,这促进了对铁路的需求。#1127

    13:通过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以及对这些产品的大规模配送,卡内基在钢铁业、洛克菲勒在石油业,创造了世界上前所未见的最大规模的工业运营。#1179

    14:在南北战争之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公司在类型上更偏向于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从铁路到炼油,从生铁到香烟,这些产业都会面对巨大的前期投入,这为新厂商的进入设置了极大的障碍,也让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获得某种特权。#1240

    15:伴随着19世纪90年代末由金融推动的兼并浪潮,大公司的时代到来了。在仅仅几代人之内,美国的经济景象发生了转变。烟囱和油桶在乡间星罗棋布,被铁路和电报线交叉穿过其中。城市迎来了大发展,工厂里制造出了各种形式的产品,从钢铁、石油到橡胶、火药和烟草。#1284

    16:福特公司饱受员工离职率过高的困扰。为了留下还没走的员工,福特同样在劳动政策方面成为先驱者,这些劳动政策对于很多人而言看起来都是十分进步的。在1914年,福特公司引入了“每天5美元”政策,而当时一天赚2美元是更常见的。#1648

    17:在美国的乡村,邮购公司迅速击败了本土商人,因为本土商人无法匹敌邮购公司的价格、产品的可靠性(比如退款保证),以及产品的多样性。罗巴克和西尔斯在1893年合作成立公司,到1900年的时候超过了蒙哥马利·沃德,成为全美最大的邮购公司。#1702

    18:零售革命的成功,尤其是连锁商店模式的成功,改变了美国人作为消费者的方式,但这并非毫无代价。到了一战结束的时候,连锁商店模式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而传统的本地商店则面临着毁灭性的竞争。#1713

    19:通过率先使用被称为“去中心化(分权)管理”的新策略,杜邦和通用汽车分别在20世纪20年代解决了这些结构性问题。实质上,它们基于产品重构了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对于杜邦就是色素、染料和其他产品,通用汽车则是雪佛兰、别克和其他产品),而不再是基于销售和审计这样的不同职能。#1785

    20:1956年,《财富》杂志的记者威廉·怀特通过《组织人》一书抛出了关于美国企业文化的爆炸性的观点,不久这本书成为畅销书。怀特认为,现代生活由大型、非个人化的组织所主导,在分层结构的引导下,这些组织将扼杀个体性和创造力。#2118

    21:总而言之,美国政府在二战中花费了大约3200亿美元(以20世纪40年代的货币计算),其中大约一半是通过出售债券向公众借款,另一半则从税收获得。这笔支出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从1939年的866亿美元猛增到1945年的1350亿美元。#2167

    22:如果说二战使经济摆脱大萧条,恢复了公众对商业的信心,它也同样巩固了美国工业体系的势力。在战争期间,美国制造商完善了大批量生产和分销的技术,扩张成为全球商业巨头。#2196

    23:在冷战初期,除了居家用品和新建住宅之外,最繁荣的经济部门是高科技产业。战争期间航空业蓬勃发展,随后转型成为战后美国商业的重要部分。#2208

    24:总的来说,20世纪中期开始的并购浪潮中的大企业集团似乎并没有比其他大公司更好或更坏。在这两种情况下,财富激励都有利于那些注重生产效率、技术创新和营销人员的有着良好管理的企业。#2320

    25:1962年,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用一本强大而畅销的著作将工业污染问题带入到公众视野:《寂静的春天》追踪了工业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向。卡逊认为合成农药,特别是被称为DDT的这种受欢迎的抗虫化学药剂,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2438

    26:到世纪之交,全球资本都在经历一场剧烈的革命。2001—2012年,美国有63000家工厂关停,导致减少了50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时中国制造业岗位增加了1410万个。#2602

    27: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美国的制造商寻求国外廉价劳动力,本国的工厂纷纷关闭,传统蓝领就业岗位在全国逐渐枯竭。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服务业岗位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这些工业岗位。“翻转汉堡”成为不受欢迎的、低价值的工作岗位的同义词。#2707

    28:解除管制对经济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航空费用大幅下降,更多的人可以乘坐飞机,飞机乘坐人数从1980年的2.97亿人上升到1990年的4.66亿人,2007年上升到7.70亿人。长途电话费用从70年代的每分钟25美分下降到90年代的5—10美分。#2975

    29:远比低利率更重要的原因是,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的金融化以及解除管制过程使得贷方放松了信用要求,并向更多的人提供抵押贷款。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因此获得了买房的能力,尽管相比过去他们并没有变得更富裕。#3131

    30:“占领华尔街”运动和“茶党运动”似乎是截然相反的——前者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极为不满,后者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即使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定义了敌人,却几乎同时面对同样的问题:新商业环境下的经济不稳定和不安全,这似乎日益超出了普通美国人的承受范围。#32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星|《美国商业简史》:从英国人殖民到金融危机,概括为主,极少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sk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