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私心
《后汉书》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表,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诸子有人有时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伤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无私奉献的第五伦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的先世为战国田氏,后徙西汉园陵,便以迁徙次序为姓。东汉初,被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后任铸钱椽,领长安市,百姓悦服。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光武帝召之,有政见,拜为会稽太守。
文章主题与写作特点
《私心》通过写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整个文章后半部分中,第五伦将人之常情比作自己的"私心",如对故人的友情、对儿子的亲情,从而使得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而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实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是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