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背景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00:10 被阅读0次

三大矛盾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

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变法措施

机构改革

王安石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用市易法增加来财政收入。用保甲法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赋税改革

方田均税法清出了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

农业改革

兴修水利,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军队改革

用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和军器监法整顿了军纪,提高了军队素质。

变法结果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但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受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裕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裕更化。

相关文章

  • 商鞅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商鞅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商鞅变法。那么在商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选择变法。关于商鞅变法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为何商鞅在秦国变法人死政不衰,吴起在楚国变法,人死政衰

    作者:陈尧霖 关键词:商鞅,吴起,秦国,楚国,变法,社会背景。 ...

  • 《商君书》更法第一个人见解

    背景:更法即为变法,战国时代弱肉强食,亡国灭种随时可能发生。孝公有意推行变法,但又怕世人非议,意志并不坚定。于是将...

  • 我还是不太理解王安石

    最近在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正看到王安石变法这一段。看的非常艰涩,很难弄懂王安石变法中的各项背景,人员关...

  • 商鞅与吴起比较分析

    2、 得罪了贵族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同异之处。 相同之处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

  • 假如秦国没有变法是否可以统一全国

    商鞅变法一直被认为是秦国由弱转强的重要原因,可是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会怎样?不妨进行一番假设推理。 背景资料如下: 秦...

  • 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运动,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王安石变法还有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

  • [碎语杂记]秦孝公与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商鞅变法的故事。主要人物是秦孝公与卫鞅。 一是变法的背景。秦孝公发奋图强。 秦孝公他爹秦献公死了之后,秦...

  • 变法悖论

    变法悖论 中国历史上变法很多,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熙宁变法...但纵观这些变法,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都以...

  • 秦楚变法成败原因

    引言,秦国与楚国的变法分别为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在两国的的两个变法中,商鞅变法使秦国越来越繁荣,而楚国的吴起变法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变法背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itt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