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商君书》更法第一个人见解

《商君书》更法第一个人见解

作者: 惠琴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00:50 被阅读0次

背景:更法即为变法,战国时代弱肉强食,亡国灭种随时可能发生。孝公有意推行变法,但又怕世人非议,意志并不坚定。于是将变法意见交给三人讨论:公孙鞅,杜挚,甘龙。

公孙鞅支持变法:他的目的就是极力劝说君主启动变法事宜,同时打压反对意见。

杜挚持反对态度: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甘龙持反对态度: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恐天下之议君。

孝公变法不坚定,他所说的顾虑是恐被天下人非议诽谤。公孙鞅对此提出“疑事无成,疑行无功”的说法,同样攻击了俗人的迂腐想法。“愚者暗于事成,智者见于未萌”,就是愚昧的人在事情完成的时候还是不明白,智者早在事情没开始的时候就发现了端倪。同样针对国之根本,提出了国家强大,就是以国家强大为根本。那么,一切有利于国家强大的事情都可以做,都应该做。对于所谓礼仪礼治,在国家大利前是可以抛弃的。这说明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而法家提倡的实用主义成为战国时代的主流。法家相比于道家对待礼的态度相对功利。道家不提倡礼,而法家认为,如果礼有朝一日对国家有利,是没必要去打压的,但一旦成了阻止国家的绊脚石,是不能拘泥于旧俗去保留他的。

先提出异议的是甘龙。甘龙的理由是“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就是:圣人教化百姓,不变易他们的旧俗,智者不改革法度就能让国家得到治理。今天要变革法度,更改礼制,我怕天下人会非议君主您呐!

由史书可以知道,甘龙是比公孙鞅大很多的,可以说是老一辈人。但公孙鞅没有拘泥于这种没有意义的礼仪。而是毫不客气地说:你这是世俗之见。于是又有了一句名言:常人安于事故,学人溺于所闻。就是常人总是因袭过去的旧习,学长常常局限于个人见闻之中。同时举出了夏商周三代称王于天下和春秋五霸法度各异但都能王霸天下的例子。同样,很现实的说智者创建法度,愚者只要遵守法度就够了。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可以说是十分嚣张。但是他有能力,打个比方,你有一打五的实力,才可以叫队友怪怪把自己经济给你,如果没有,那最好不要太过嚣张。现在有多少人比商鞅还嚣张,又有多少人有商鞅的机遇和实力呢?

而杜挚反击的理由是:法古无过,循礼无邪。意思就是:效法古人不会有错,遵循礼制就不会有奸邪。公孙鞅则提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句句都算是名句,每一句,都是对守旧观念强而有力的冲击!

孝公也说了句: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就是对人性精确的理解。

人性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我个人认为,人性从春秋战国到现在,毫无长进。所以学习不分时代。或许不同的时代因为局势会有不同的政治见解,但都需要读者学会过滤,学会筛选。正如商君的“严法”在二千多年前是治国良药,但如果复制到现在来,很明显就不再适用了。同样,商鞅虽然伟大,但他的见解带有历史局限性,这点无可否认。法家认为人性阴暗,好利。虽然很精确,但太过片面。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阅读古代先哲的典籍书物,去其糟糠,取其精华,才能进步,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以上,皆个人观点,如有错漏还请读者赐教。

    参考资料:中州古籍出版社版《商君书》

                              《商君书》更法个人见解

                                                文/惠琴子

相关文章

  • 更法第一

    《更法》作为《商君书》的第一章节,也是目前存世的《商君书》中唯一一篇以辩论的形式呈现的文章,而这里的更法就...

  • 《商君书》更法第一个人见解

    背景:更法即为变法,战国时代弱肉强食,亡国灭种随时可能发生。孝公有意推行变法,但又怕世人非议,意志并不坚定。于是将...

  • 世(天下;世界)

    天下: 《管子·霸言》:“摶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鬼谷子·...

  • 《商君书》学习札记(三)

    《商君书》第一篇《更法第一》,记载了以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守旧派围绕变法与否展开激烈的争论,两...

  • 《商君书》学习札记(二)

    《商君书》共26章,分别是更法、垦令、农站、去强、说民、算地、开塞、壹言、错法、战法、立本、兵守、靳令、修权、徕民...

  • 《商君书》卷1更法诗解2法礼常变因情制宜

    《商君书》卷1更法诗解2法礼常变因情制宜 题文诗: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常人学者, 安于故习,溺于所闻....

  • 读《商君书》有感(更法)

    引言:在战国中期,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己经不足以维护当时的国家秩序,国家之间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国已经纷纷被大国...

  • 读《商君书》有感(更法)

    引言:在战国中期,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己经不足以维护当时的国家秩序,国家之间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国已经纷纷被大国...

  • 商君书-1-更法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秦孝公同大臣商讨强国大计,公孙鞅、...

  • 《商君书》卷1更法诗解1爱民便事非必法故

    《商君书》卷1更法诗解1爱民便事非必法故 题文诗: 孝公平画,公孙鞅及,甘龙杜挚,三大夫御. 虑世事变,讨正法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君书》更法第一个人见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on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