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语文湿地第五届年会观后感
文/肖燕
琐事缠身,不能亲赴清澜山。隔着屏幕,我也有在现场的感觉,感动莫名。以只言片语,记下观后感受。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钱梦龙讲座
精神矍铄的钱老用几句话概说自己的一生:懵懵懂懂的童年,浑浑噩噩的少年,潇潇洒洒的青年,起起落落的中年,磕磕碰碰的壮年,顺顺当当的老年,甜甜美美的暮年。自我调侃:全国有两个学历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个叫钱梦龙,一个叫魏书生,都是初中毕业。学术界称“南钱北魏”,可见学历不是最重要的。最后勉励青春语文人:只要心向往蓝天,谁都可以比我飞得高!
钱老的讲述发人深省,教师应成为自学者,让学生爱上读书,引导学生成为自学者。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教给学生辨别方向、划桨前行的好方法,才能有百舸争流、千帆进发的美好呈现。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二、姚丹华执教《愚公移山》
姚丹华老师溯源阅读法令人耳目一新。她将《列子》中的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不局限于一隅,打开思维,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文章浩如烟海,传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多样性的,辩证地读,因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启迪智慧,唤醒灵魂。小孩初生时,天地混沌,而心明眼亮。年岁渐长,见识渐增,但良莠不齐,大多心灵蒙尘,被遮蔽、被束缚,反而对世界失却好奇心。姚老师此堂课,妙在不致力于灌输既定的观点,而在于引发孩子自己利用网络资源打开视野,教师循循善诱,引领孩子向青草更深处漫溯。诗意语文。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三、王君执教《木兰诗》
君姐的课常变常新,内涵愈加丰厚,不变的是重庆妹子的热情。由形式到内容,由人物形象的评说到典型社会价值的挖掘,课堂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对北朝民歌典型的问答句、排比句、复沓句、互文句、顶针句的简述帮助学生欣赏文本的形式美;分角色对比诵读进入情境,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处理皆为表情达意,轻触到人物的内心;由中国文化不懂女人引起,揭示中国文学中女性文学形象的稀少、扭曲的弊病,凸显《木兰诗》中木兰突破性别困境、社会困境、家庭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的难能可贵;开放性提问,点燃全场学生的表达欲,结合文本关键词句评说她是怎样的人,思想的火花熠熠生辉,与会师生真切地感受到:木兰不仅仅是国家的壮士,木兰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女人;思维导图形象引出木兰的多重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最终回归自我,成为有形象、有温度、有价值的“女郎”,承担家国重任而不丢失自我;师生对对联,将所思所得凝练文雅地表达,佳句频出,师生沉浸其中,营造的能量场足以照亮现场的每一个人的心,隔着屏幕看直播的我们也被深深感染。
语文湿地,青春语文,生命课堂,发现每一个“我”,尊重每一个“我”,点燃每一个“我”。让人不由自主热血沸腾:就从此刻起,努力打通教法与活法,播下一颗火种,照亮时空的荒芜。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