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保行业第15年。
当时是准备找工作谋生,这一干就是15年;起初看见的只是产品、客户;后来看见行业、国家政策;再后来越退越远....越来越看不“明白”。
“空气污染”在中国几乎等同于“环保”,这不是民众认知缺乏,而是近十来年“雾霾”直接“笼罩”全中国,在欧洲、美洲也日渐严重,甚至已成为全球问题。
我们退回到历史上,看看人类历史上有“空气污染”吗?
我先说自己的观点,然后一个个展开说。
1、空气污染一直有;包括现在。
2、空气污染被权力阶层博弈绑架;
3、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污染史;
咱们今天说说第1点:空气污染一直有。
中学时候老师讲到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说“雾都”就是英国伦敦。那时候老师也不懂,只是说英国是个岛国,雨水充沛,经常有雾。其实是伦敦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经济发展很好;受制于很阴冷潮湿的气候,居民都使用煤取暖,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叠加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而重庆的“雾都”称号完全是气候现象,那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云深不知处”的浓浓禅意。
伦敦当年的空气污染就跟中国北方农村冬天的袅袅炊烟很相似。“燕京八景”中的“蓟门烟树”说的就是这个现象。明人邹缉所题王绂之《燕台八景图》上说:“蓟门在旧城西北隅,(误指元大都德胜门)门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缥缈,游人行旅,往来其中,多有赋咏,今并废,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
笼统的概括一下,北方冬季的空气污染也许就是我们即将失去的乡愁之一—“袅袅的炊烟”。随着近几年国家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北方地区彻底的“煤改电”“煤改气措施的实施,估计下一代孩子都不知道“袅袅的炊烟”是什么玩意儿。乡愁将永远的成为回忆,而这个时代也将在中国的环保史上写下很大气的一笔。
按官方说法: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1、燃煤;2、扬尘;3、尾气。
对应的就出现了工厂大烟囱的“脱硫除尘”,农村的“煤改气”“煤改电”,农村禁煤等措施;就出现建筑工地土方全部覆盖绿色苫布,施工工地加装喷淋设备;所以就出现城市出行高峰期限行、限号,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车等措施。
这些词汇熟悉吧?
先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北方都是火力发电,也就是燃烧煤炭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据理论分析,理论上汽轮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额定功率的60%,再去除中间各环节 粗放的能量消耗,可以想象到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有多差。2018年中国火电技术联盟发布的数据:“在我国有74.4%是火力发电、17.8%是水利发电、4.1%是风能发电、3.6%是核能发电。所以,火力发电还是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从数据看,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基本就能锁定。那为什么很多政府官员还醉心于农村的“煤改气”“煤改电”的行为,估计大家都会知道什么原因。
当然,国家政策带来的促进某些行业发展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农民生活品质提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总结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
从2013年前后经常“爆表”的雾霾天,到现在经常看到的各种“蓝”,空气污染真的治理好了吗?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
空气污染还将持续存在,还将以另一种方式长时间存在,并且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现在我们面临的新冠病毒,如果它不是借助空气传播,为什么说戴口罩是预防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