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与楚庄王,两个人都是春秋五霸之一。两者又都是被中原视之为蛮夷。那么两个人的称霸有何异同呢?
先来看看秦穆公。穆公之后的君王都是以穆公时期的秦国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再往后的君主则是朝着天下霸主去的。像秦武公洛阳举鼎,还有楚庄王问鼎中原,这都是对皇权的向往,对强大的向往。而在楚庄王那时,周还没弱到那种地步,至少众多诸侯还不感动周王室。再说那时的周王室实力已不如以前,那些强大诸侯可以随时取而代之。但是当时天下局势已变,周王室并不完全是王权至上的象征。
楚国多次想要问鼎中原,但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城濮与晋国一战,楚国更是大伤元气。楚庄王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权臣之间私斗,国家内忧外患,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年轻的君主并没有着急上手。他三年不问国政,为的是迷惑那些蠢蠢欲动的权臣。等到时机一到,他立马开始了自己的行动,先是扫清了内部的威胁,紧接着,他一举北下,攻灭多个国家,矛头直指中原腹地。但是楚庄王的这些军事行动并没有得到其他诸侯的认可和承认。强大的诸侯对他更加的厌恶,弱小诸侯则是对他更加恐惧,想着联合对抗楚国。
而秦国则又是不同。秦穆公上一代君主成公死后,他的儿子七人无一人得立。穆公作为他的弟弟,反倒登上了王位。重要的是成公子七人,无一人想反。
穆公刚上位便率军亲征,这一点倒是和楚庄王很像。我把这理解为建立威信。一个年轻的君主,无法服众会让你的统治生涯变得十分糟糕。以后再想站稳脚跟就难了。所以这两位年轻的君主都是在刚上位的时候率军亲征,在国内树立威信。接着,秦穆公便与晋献公的大女儿成婚,和当时强大的晋国拉上了关系。楚庄王则又是不同。楚国与当时的中原诸国的关系十分之差。而秦国这一点则做得很好,同样被称为“蛮夷”,秦国很快就得到了中原诸侯的认可及信任。当下的秦国需要的是人才,有一点我十分好奇,秦国为何没有出现人才,而其他国家的人才大批的流失到秦国来了。穆公的用人方面绝对没有问题,戎王派来的使者,穆公花费了不少精力才把他留下。
当时楚庄王在洛阳城外阅兵时,周王室十分恐慌,还派来了使者慰问楚国军队。当楚庄王问九鼎几何重之时,周使者那一番话使楚庄王乃至楚国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始的庄王和前几代君王一样,他们对强大、对称霸有一定的理解误差。称霸要的不只是你的军事力量。还要你用德行去说服别人。秦助晋两次,换来的是两次背约。穆公不会趁人之危。他做错事情时,他会真心的去悔过并改正,在与臣子的相处之中,他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份,他尊重任何一个平民百姓。
那些有大成就者,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是十分相似。穆公和楚庄王都会随时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可以称霸并不是巧合,他们背后都是有着无数个思考与抉择、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才走到事业之顶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