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的创造
江歌案中的母爱痛彻心扉

江歌案中的母爱痛彻心扉

作者: 茶宴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16:21 被阅读20次
    江歌案中的母爱痛彻心扉

    江歌案发生在2016年的11月,至今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个案件被各种热点淹没后又浮起,直到今天,凶手面临审判的时候,忽然又成为一个热点,在网上和朋友圈中传播。

    01. 法律

    这个案件并不复杂,凶手纠缠的目标是刘鑫,不是江歌。这个以前就曾经有暴力倾向的男子,在接触不到刘鑫的情况下,因情绪失控杀了挡在门外的江歌。他与江歌本无纠葛,之前应该没想到会杀死江歌,据说杀人的刀,还是江歌身上带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凶手属于“激情”杀人,应该不会被判死刑。刘鑫幸运地躲过了一劫,而江歌的死,只能算是倒霉和“意外”,她恰好遇到有问题的两个人。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们,尽管也同情江歌一家的不幸,但大多会理智地说“相信法律判决”。

    02. 道德

    那个凶手寻仇的目标,安然无恙地活着,而帮助她的江歌却无辜地死了。由于法律的限制,杀死这个热情善良的姑娘,不会令凶手偿命。这个结局,无论如何不能被人们接受,总觉得法律在哪里出了点问题。

    偏偏那个幸运的姑娘和她的家人,表现得过于自私。尽管案发时的情况并不清楚,比如,为什么刘鑫进了江歌的家,而江歌反而没进去?当凶手刺杀江歌的时候,刘鑫究竟有没有锁上门,使江歌无处躲避?这些纠葛暂且不说,单是案发后刘鑫一家的表现,也非常不妥。

    一般人家碰到这样的事,至少会对江歌一家表达感激和愧疚,这样做多少会让江歌妈妈感到一丝安慰。可是,刘鑫一家却选择了隐匿和逃避,让江歌妈妈独自面对案件,似乎这个案件不再“与我们有关”,的确令人心寒。从道德上来说,刘鑫一家不如普通人。

    当今世界法律统治世界,道德不过是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不愿意更高尚,别人又能怎么办?有些人选择高尚地死去,还有人选择卑劣地活着。那不过是人们的生活选择,你不能要求高尚的人卑鄙,也不能要求卑鄙的人高尚。

    03. 母爱

    法律会判凶手几年,然后出狱,隐姓埋名地继续生活;刘鑫一家也会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改头换面,开始新生活。一个无辜姑娘的惨死,通过法律与道德的审判,显得那么轻描淡写。江歌的死没有理由,只能算是“意外”和“倒霉”。

    这个世界并不公平,有些还只能自认倒霉。相信一些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情:个人感到内心憋屈,又那么无力与无助。这恰恰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即用千篇一律的法律和道德,处理特殊的个人情感和经历。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会被江歌母亲所感动。她对女儿的爱,直白又炽热,无论经过多长时间,想起女儿、看到女儿的物品,都会令她痛哭不已。她一直在做很多努力,希望凶手为女儿偿命,逼刘鑫一家出来。现有的法律与道德,都不足以缓解她内心的痛。

    04. 感动

    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生物本能、情感与理性相互冲突。现代社会将理性视为高贵的品质,过分贬低情感的价值。在现代社会里呆久了,人变得过于理性,羞于表达感性。日本街道上,路人行色匆匆,对于江歌妈妈的请愿,很少有人回应,他们只是礼貌又冷冷地经过。

    在很多人看来,法律规定好了,再抗争也是徒劳无益。为了表现得像个现代人,他们压抑了原始的情感,接受法律的判决,甚至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将生命视为无常,内心趋于平静,最终选择宽恕与原谅。这些表现是理性、法律、道德所期望的,却违背了人性本能。

    “痛死我了!”江歌妈妈的爱,痛彻心扉。她拒绝原谅凶手,明知法律不可能还坚持请愿,通过各种方式逼刘鑫出来面对,哪怕倾家荡产也要为女儿讨回公道。她也许不够理性、不合法律、缺乏宽容,但这就是母爱,一种原始又伟大的情感,早于法律与道德存在。

    —end—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歌案中的母爱痛彻心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hh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