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人文和科学之间发展创新力

在人文和科学之间发展创新力

作者: 吴理数 | 来源:发表于2016-10-18 17:05 被阅读132次

    “我小的时候,一直都以为自己是个适合人文学科的人,但我喜欢电子设备,”他说,“然后我看到了我的偶像之一,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Land)说的一些话,是关于既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的重要性的,于是我决定,我要成为这样的人。”在我写的富兰克林以及爱因斯坦的传记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学的天赋后所能产生的那种创造力,我相信这种创造力也是21世纪建立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因素。————————《史蒂夫·乔布斯传》[美]沃尔特·艾萨克森著

    史蒂夫·乔布斯,这一名字的著名度可能远不及苹果产品,比如iphone手机。而对我来说,并不热衷于苹果系列,比如对手机的要求就是能打拨能接听能发短信,最多就是有个闹钟功能,近几年微信功能用得较多,对拍照有了些要求,更换了手机,还是华为的。但是对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我到是佩服之至,觉得他是一个把简单做到极致的超人。所以,在书店看到有《史蒂夫·乔布斯传》一书,毫不犹豫就买来阅读。

    在《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前言中看到的这段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有几个方面可以证明,文理综合的重要性。

    就自己熟悉的数学方面来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都是在文学方面有相当造诣的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华罗庚的这些至理名言,让人敬佩。这其中既有对数学的抽象,更有对科学的归纳,同时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好的人文素养,所以他们能在数学上有创造性的成果。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读书上大学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不再这样提倡了。由于不是高中教师,女儿也未到考大学的年龄,所以对填报志愿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同事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等填报志愿的经历来看,文理综合,特别是两者之间的交界处选择专业,其前途会比较广阔。许多的高考状元,选择北大、清华的数学系读本科,并非是把自己的将来献身给数学研究,而是夯实自己的数理功底,到研究生阶段也许会选一个与数学不相关的专业。而在本科阶段打下的数学基础,可能是他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理性思维能力的源泉,同时从学习开始就坚持的阅读又会给他以强有力的人文支撑,这样的人一旦进入社会,其后劲无可估量,这也是创造性人才的一种素质所在。

    初中阶段没有文理之分,只有重点中学保送生考试吸引了全部优秀生的目光,于是所有的同学都前赴后继,做《重点中学与你有约》,解各地全真试卷,当获得录取资格时,不知多少人羡慕,可是一些理性的家长会已经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其实并非读理科的料,在读一年高中后,转向文科,凭着数学的优势在文科生中更加冒尖,也许北大可以向你招手。

    史蒂夫·乔布斯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世界生活方式的伟人,他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没有经历大学的教育,但是他所具有的人文和科学的能力,应该是他改变世界的一大动力。可悲的是当下的教学,不仅仅是磨粉,甚至是榨油,当小学高段,初中阶段时已经把一个人的所有时间、精力耗在制成敲门砖的简单知识的堆砌上时,没有方法、没有思维、没有能力甚至没有活力,而人文对他们来说是沙漠里的一点水,这样的学生,其实已经在学业结束之前已经被教死了,何以创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人文和科学之间发展创新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ht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