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近日在美离世,原因是抗癌失败。
之前有人说,李咏更改国籍,不务正业,千百网民纷纷吐槽他不忠不义。如今得知他举家赴美是为治病,网友口风一变:愿天堂没有病痛。
这次不吐槽。首先,我不是愤青;其次,说这些话的网友,可能不是同一批人;最后,生活中充满未知,没人知道真相,妄加评论,同样值得吐槽。
说回抗癌失败这件事。抗癌本身,究竟有没有失败一说?
先来简单说下人类抗癌的历史。现代医学真正认识癌症的历史很短,在吸烟的习惯广泛流行以前,人们对癌症发生发展的认识不多。1761年开始,才有医生认识到癌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1810年第一次有了对肺癌的专门描述。1915年日本的山极胜三郎和市川弘一在兔子的耳根上涂抹煤焦油三个月,结果年后兔耳涂煤焦油的部位发生了癌变。1953年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被发现,1966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序列的测定完成,此后癌症研究者的方向开始转移到病毒、基因致癌的研究上。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又兴起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癌症的高潮。美国人毕肖普和沃尔努斯因首次发现原癌其因而获1989年的诺贝尔奖。此后,学者对基因和癌症的关系的研究趋之若鹜,除了不断发现多种致癌基因外,1994年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多种抑癌基因、细胞的自杀基用和DNA修复基因等等。这样,近20年来逐渐发展出了在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新的基因理论。
但是这么多年的研究,仍没有找到癌症发生的具体原因,人类目前与癌症的对抗,事实上无法准确地从根本上预防。无从无妨,亦无从医治,无论李咏成就过什么,影响过什么,都已成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有家人和痛苦与不幸。
生死面前,尽是浮云。见过很多对名利与爱恨的执念,唯一能让人们放下执念的方法,从来不是得到和满足,而对生命的威胁,死亡才是人类终究逃不掉的生物属性。
但癌症,真的无法攻克吗?
先简单说说流感的历史。1580年人类首次对流感爆发有详尽记载以来,流感的大爆发呈现周期性特征,一般为二三十年爆发一次,最长的间隔为39年。起初的流感传染性极强,疫苗出现之前,容易造成大规模老少的死亡。后经历几次病毒突变,青壮年也成为流感威胁的人群。
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现与疫苗的普及,流感已经成为人人会得,得了就好的“小感冒”。虽然近二十年,世界各地仍爆发过几次大型流感,伤亡人数众多。但人类经过近四百六十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掌握了流感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患病与致死人数相较之前已有大幅降低。
四百六十年是什么概念,孙悟空才被压了五百年。如今生态环境恶化,致癌率升高,人类是否等得起五百年?
我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抱有最乐观的态度,所以我认为,人类等得起,原因有二。
第一,基因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宏观上看,全球普遍战事减少,心理学蓬勃发展,将大大减少因战争与自杀而死亡的人数。医疗技术的改革,也将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如此算来,可以在五百年的基数上减去一大截。
第二,持续不断地科学发现。自科学革命二百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非线性增长,而是呈指数型增长。工业革命伊始,英国人相信能长久地称霸世界;核武器发明之时,人类相信世界末日已经不远;而现在,人类正搭载着互联网的快车,研究着如何飞出太阳系。这一切地发生,在传统农业社会看来根本无法想象,而这一切,也仅仅发生在近二百年。没人知道明天、后天会有哪项能够造福人类的新发现问世,以如此算来,又可以在五百年的基数上大大减去一截。
我们这代人,能享受到攻克癌症的福利吗?我不知道,估计也没人敢打这种保票。但我明白一件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多加预防,非常重要。
重要到让我有命去面对他人的质疑;
重要到让我有命去争取家人的幸福。
假如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未来,在某个新式设备和新式社交软件里,有人为我发出了“遗憾、惋惜、永失所爱”之类的感叹,我会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以至抱憾九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