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天/100
阅读《父母的觉醒2》
摘抄:
1.实际上,孩子们学习,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要学习,而是取决于我们与他们的关系,这就是“处置”和“相处”的区别。
感悟:
这段话,让我开始反思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过往,我更多的是察看时间,直接提醒尽快写作业。为了作业而谈作业,效果并不太好。
从今天起,我需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淡化学习,强化关系,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父母专业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情绪是教育的死敌。”
前段时间,我为孩子手写了一封信,孩子说她读到了妈妈的关爱,她会用好好学习来报答。
当我远离学习,写下对孩子的赞美和祝福,却吸引孩子主动来谈学习,这可真有意思。如今看来,这不正好印证了今天读到的这段话吗?
孩子们学习与否,不在于父母如何管教,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是否有融洽、和睦的亲子关系。我们只管好好爱孩子,学习的事情就交由孩子自主安排,也许反倒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摘抄:
2.如果我们不把粗鲁无礼视为道德问题,而是客观对待它,就能教会孩子客观。孩子就会意识到,应该礼貌地提出要求,互相尊重对人际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感悟:
孩子不文明的话语,大多会引起家长的重视,这自然是必要的。
但不能因此上升到道德问题,就事论事,客观评判,处理好当下就好。
客观对待一件事情,不联系过往,不肆意牵扯未来,对于感性的妈妈,要做到这一点,会有难度,但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又必须努力让自己做到。
摘抄:
3.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设定界限是必要的。界限定义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界限必须是实用、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在任何关系或情况下,一旦建立了界限,各方都需要严格遵守。
感悟: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我们都需要设定界限。
别人能否做到,我们暂且管不着。但我们自己要努力做到,不该管的事情不管,不该说的话不说,该让伴侣、孩子甚至父母做的功课,慢慢等待他们的调整、成长。这不和《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那本书,所表达的意思有相似之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