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我的25岁生日,没有哪一个生日像这次一样,惊喜不断。那天结束后,我悄悄地将这些人划分了一下“级别”。实话说,农村孩子的生日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就像我,活了20多年,也就吃过7次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而且其中的三次还都是在上周二吃的……
First of all,也是由衷希望你生日快乐,平安健康的人,当然这就是父母。当初在父母身边时,每到生日即将到来,爸爸妈妈就开始念叨,“哎呀,时间真快啊,又涨一岁,多大多大啦,想当初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不拉不拉……”然后生日当天妈妈肯定会做长寿面。后来外出上学,他们也会已电话或是短信的形式问我有没有吃面条之类的。再后来出国参加工作,爸爸就会发一条短讯给我(呃,父母都是地道农民实在是无法搞懂internet的东西,哪怕是QQ,我也着实该教教他们。)告诉我长大了,要会照顾自己,鼓励我好好工作。我是家中老大,来到这个世界上承载了父母更多的期待,这里的期待指的是我的到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一切随缘。所以透过我的生日他们总是能捡起许久以前的回忆,当然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顺利。
以下几个级别的就是周遭的人了。去年六月初过的生日,恰逢本命年,一般女孩子会在本命年的时候侨情一下下吧,而我那时刚刚到菲律宾不到半个月,一切都不熟悉,自己买的特不地道的面条充当寿面,一肚子郁闷;走上教学岗位才第二周,孩子们与我之间的陌生感还强烈的存在,当我提及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时,学生一脸的漠然,那种无力感…唉……现在想想可能是给予孩子们过高的期望值了吧。这种无力感相信许多独自庆生的人都有过,就是由这种无力感才会有第二类人,这或许只有“铁磁”才能做到,没有礼物,没有party,任何物质上的表示都没有,但是有一点,在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你无意间透露了生日,或是他以某种渠道知道了你的生日,于是乎牢牢记住,无论你的空间、微博各种虚假生日提醒,她总能在你农历生日那天送来祝福。而他们是我觉得最温暖的人,无他只因对我有心。
第三类其实也是蛮不错的,他们本就很重视生日,无论是谁的,只要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对你表示一下,就像我的现在的同事Nancy,生日的前一天看我到6点多了还在忙,就提议先去吃饭(因为加班没吃成),因为周二当天晚上我还有课没时间吃饭的。结果周二那天都快忙晕了中午也只吃的泡面(充当寿面),她十分歉疚地看着我,然后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周三的时候早早拉我下班补了一顿生日大餐!
还有一群人,就是周二晚上的那群学生。之前的学校放暑假后,我就开始负责菲律宾移民局的普通话课程,晚上5点半到8点半,都是成年人,年纪和自己相仿。这边的习惯是生日的时候是要请客的,作为一个中文老师都是不会浪费任何一个宣传文化的机会的。我在中国城的兰州拉面馆订了两份饺子,带去给学生吃。到移民局时学生才来了两三个,5点45跟第一个学生说今天是老师的生日请你们吃饺子,5点50整个班的学生包括来的没来的就都知道了,6点05同事带领她的中文班学生手持鲜花过来帮我庆生,6点半学生就拿来了菲律宾当地庆生吃的面条,不到七点学生准备的大生日蛋糕送到。单从这一点看菲律宾人办事效率还是不错的,这与之前七八岁的孩子们截然不同的反应。第一次蛋糕上写的是“happy birthday !ji laoshi"这让我觉得25的生日还真是不一样,至少体现了我现在的价值。
最后一类呢,凭良心讲,也为自己做了很多,可就是激动不起来,一直觉得与某一些人关系不是过于亲密,秉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就好,而且这种交往舒适度最佳,在靠近一点点就过头了。这就是我下课回家后的大惊喜!同屋将钥匙给了一个相识不错的叔叔,我跟他儿子一起学过英语、出去玩过,老人家也很慈祥善良,是个媒体人在江苏台做过很长时间,见多识广。然后叔叔在家给我做了一大桌子的淮阳菜,我和同屋吃的心满意足。但总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没到那一层,你说一句“生日快乐”我会觉得顺理成章,如果是这样偷偷准备的惊喜,我在惊讶之余还得想想你的用意,远没有同事和学生请吃饭那样心安理得,或许想多了,但内心还是怪怪的,哪怕你其实就想给我庆生。形式过于隆重而内心未必真诚……
这么多年的生日都那么低调,突然间蹦出那么多人,心里不太适应罢了。25岁,在简书上写下第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